演出评论

PAR / 第205期 / 2010年01月号

导演的《原野》,模糊的曹禺

因为导演的形象过於高大,处处见其著力痕迹,相形之下,剧作家曹禺的面貌就显得模糊、淡化了许多。从原剧八万多字删节成本剧的三万多字时,实实地考验著导演对於剧旨精神的把握、人物厚度的拿捏及时空的处理能力。原有阅读剧本时对情节发展及人物角色的感动,在看戏时,却寻它不得,原来它已被对导演艺术手法的惊叹所取代。

PAR / 第205期 / 2010年01月号

肤色是粉妆生活的美,或生命的锤炼?

舞台视觉美学堪称相当成功,曾文通、Mohamed Fita Helmi与服装设计赖宣吾的合作,实践了这出政治剧的美学升华;演员的身体质地也几乎呈现了生活锤炼的痕迹和苦难,同时,由内而外的表演方式,让我对演员的表现都为之惊艳。然而,所有美极并近乎仪式性的呈现,无法说服我对剧作背后那段现实历史的认同和理解……。

PAR / 第205期 / 2010年01月号

「守贞」?还是「不举」?

多「说」,显得繁重疲累;少「说」,又觉得缺乏说服力。情节纠葛的进退两难,展现在剧情最后「治疗室」的那一场;子超被「虐打」、女儿小刀偷听、Apple兴致勃勃地旁观凑热闹、宁谦坦白失去的痛楚与麻痹,以及采姐匆匆表白的离开。 这么地错综复杂,却是轻轻地(不是魔幻虚无地)交代,使得我像是被剧情「排斥」在外,进不了角色动机的周折,也不敢奢望「感动」。

PAR / 第204期 / 2009年12月号

顾名思义,那是最龌龊的无可名状时

演员的表演能量固然展现了强烈震撼的戏剧效果,然而,倒也让叙事者的层次显得过於接近,看似后设的处理,又困在试图虚拟叙事的剧场效果中(每次灯暗与生硬的转场便会让我开始疏离)。我在想,倘若作者意欲凸显的「最美的时刻」无法突破第四面墙的藩篱,而读者反倒能从文字的阅读去碰触意象的危险,那么,剧场呈现的努力,不是更加尴尬、荒谬吗?

PAR / 第204期 / 2009年12月号

科技萃取的艺术厚度

在这部作品中,吴思珊的动作受既有的声音层次牵制,亦即在背景不断重复的影像与声音,因此连带著她所持的乐器随著受制约的动作发出受到更多层制约的声音。虽然演奏者非常卖力,但建立在薄弱的创作上,演奏家也只能变成背负非战之罪的牺牲品。

PAR / 第204期 / 2009年12月号

从Noism看到日本民族品味的现代芭蕾

金森透过充满紧张感的西欧表现手法与结构,把完美的舞台情境呈现出来的同时,也放入了令人感到晦暗的日本传统要素。舞作前半段里,我们能看到由adagio、场面架构建立出来男女双方对立的「距离感」,以及藉由舞者身体移动展开的空间张力。…对於亚洲富有民俗艺术的台湾观众来说,是不是也能感受到在西方的肢体表现背后,由日本人的民族感官生成的品味呢?

PAR / 第203期 / 2009年11月号

身体作为跨文化的辩证法

浪漫剧这样铺述的语境,使得铃木在本剧中的表现形式,就比讲究纯粹美学的《酒神》来得更为淋漓至尽。譬如甫一开场即让我们看到的武打场面,虽来自歌舞伎的表演方法,却更样式地只是比划手脚,它意味著无法仅赖以西洋戏剧的审美经验,就能够在亚洲/日本剧场里找到看的方法。因此,如何去看《大鼻子情圣》的表现美学,其实是一个如何去看亚洲「现代性」的问题。

PAR / 第203期 / 2009年11月号

摆脱了自恋与高姿态的小丑表演!

汽球与地摊偶剧场景呈现了小丑演员们在肢体之外的操偶表现,也许他们的操偶技巧不尽完美无缺,但「退居幕后」的谦谦风度,让这整晚的演出增加了少见丑剧表演的内涵与深度。沙丁庞客剧团的小丑,不若明星丑角那样哗众 沙丁庞客剧团《五个小丑与一张椅子》 10/20  台北市牯岭街小剧场 取宠,而是真以发挥十八般武艺(尽管可能也不到十般)那样,在舞台上尽心尽力。

PAR / 第199期 / 2009年07月号

可惜了这「变体、闰位」之快!

PAR / 第199期 / 2009年07月号

挣扎在昆曲美学中的「混搭」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