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
城市话题More
PAR / 第342期 / 2021年11月号
安银美舞作《龙》让亚洲各国舞者「同台」
韩国编舞家安银美在巴黎市立剧院呈现新作《龙》,构想源於2018年,巴黎市立剧院邀约安银美以千禧世代为主题创作。安银美很快地就想找亚洲不同国家的年轻人,以各自的传统舞蹈出发,发展创新肢体表演,呈现亚洲新世代的活力与自由。
PAR / 第342期 / 2021年11月号
马修.伯恩演出新舞作《午夜钟声》
马修.伯恩的最新作品《午夜钟声》灵感来自作家汉密尔顿的系列小说。伯恩在表演艺术界极受欢迎,因此很容易让人认为他是「主流」作品的创作者,但以此角度观察伯恩的作品,则可能会忽视一直以来支撑他所有创作极富颠覆性的美学。
PAR / 第342期 / 2021年11月号
纽约爱乐音乐总监梵志登宣布3年后卸任
美国疫期最严重期间,他一直留在祖国荷兰,据报导梵志登也染疫,生病及其后复健让他减重了20磅。他说这个经验让自己重新衡量价值观,决定不要再长年奔波,好与家人常在一起。
PAR / 第342期 / 2021年11月号
马蒂亚斯.皮斯将接任柏林艺术节总监
马蒂亚斯.皮斯将接任柏林艺术节总监。相较於世界文化之家倾向探索、实验及政治性的角色,柏林艺术节在外界看来更像是大型艺术节的承办单位,自身场馆或机构的定位相对薄弱。
PAR / 第342期 / 2021年11月号
亚洲最大表演艺术年会正式脱离东京
作为备受瞩目的第一届YPAM策划节目,将邀请曾参与1995年第1届TPAM的「剧团态变」,在四分之一世纪后,由艺术总监金满里带领旗下身心障碍艺术家们演出剧团的代表作《旁徨的爱.序破急》三部曲。
全球抢先看More
PAR / 第336期 / 2020年12月号
被科技养成的一代,如何不茫然? 香港城市当代舞蹈团X桑吉加《茫然先生》
《茫然先生》二○一八年於香港首演时,在18乘13公尺的巨大舞台周遭布满摄影机,观众可自由选择观看的角度,造成在同时间看了同一舞作、却能看见全然不同的作品一般。在疫情肆虐的这一年,本作再次登台,改为镜框式的舞台,同样结合影像,讨论人与社会、及其监控与被监控的心理状态。特别是在疫情肆虐的这一年重演,让原先受科技监控的抽象之感,进一步变得具体——接受采访时,桑吉加正待在香港酒店里,进行为期十四天的防疫隔离(监控),透过线上会议排舞,他渐渐找到重演的另一种诠释方式。
PAR / 第335期 / 2020年11月号
创作不停歇 艺术创新上线 「2020香港新视野艺术节X更新视野」预览
在疫情影响下,「2020香港新视野艺术节」原订规划的节目被迫延后,但为了支持在地艺术家继续创作,艺术节制作团队另行延伸了「更新视野」(ReNew Vision),以线上网路为载体,邀请国内外艺术家尝试各种创新实验。透过新科技与网路,创意更是无远弗届,包含现代音乐、数位艺术、VR电影,让观众看到不一样的精采展演。
PAR / 第334期 / 2020年10月号
不跳不相识,这些年CCDC所见证的恋人们 香港城市当代舞蹈团《双双》
香港城市当代舞蹈团(以下称为CCDC)创团四十周年,孕育经典作品无数,也无意间在过程中牵起多对良缘佳偶。本次推出作品《双双》,以六出双人舞作,拼贴出六对舞者的情感、婚姻样貌。本篇节选其中两对夫妻:吴易珊(台湾)与吴文安(马来西亚)、张蓝匀(台湾)与罗凡(湖南),聊起婚后生活,甘苦参半,唯一不变者,是对艺术创作的耕耘琢磨,趁此机会,见他们如何将这段漫漫感情长路,走成一出舞作。
PAR / 第328期 / 2020年04月号
从香港出发的疑问句,交出遍布宇宙的答覆 香港城市当代舞蹈团形体作品《○》
二○一九年的香港扰攘不休,香港城市当代舞蹈团(CCDC)行政总监黄国威打了通电话给舞蹈艺术家邢亮,电话中,他问:「我们能为香港做些什么?」这大哉问邢亮当下回答不出来,觉得担子太大,何能承接?直到黄国威再问:「若找又一山人合作呢?」邢亮踌躇一会儿,便答应了。全新长篇形体作品《○》就此催生。
PAR / 第325期 / 2020年01月号
在跨界融合中 与当代共鸣 2020第四十八届香港艺术节预览
第四十八届的香港艺术节,将自二月十三日登场,展开为期一个半月的丰盛表演飨宴,将呈现包含音乐、舞蹈、戏剧、歌剧共计四十七档、一百廿三场的演出。今年艺术节以「共鸣」为主题,除了一贯的经典作品展演,也邀请了不少融合多种形式的跨界制作,挥洒异声共鸣的主题。本刊分别从戏剧、音乐、舞蹈三类切入,为读者介绍这回不可错过的精采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