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评论
PAR / 第207期 / 2010年03月号
形式之美与贫瘠的话语--评无垢舞蹈剧场《观》
PAR / 第207期 / 2010年03月号
形式之美与贫瘠的话语--评无垢舞蹈剧场《观》
《观》里出现的音乐是一个霸权,一直主导著观客在审美上的一种饱和状态,而身体在这里只是用一个一个的行列来显现,左右对称把表演空间填塞成为一张接一张的视觉场面。走,持续不断地走,音乐少了肉体的反应,却走不出一个意味来,使得走路在这里愈来愈呆滞化。
PAR / 第208期 / 2010年04月号
从梁山到汴京,只是奈米的距离--评两厅院旗舰制作《很久没有敬我了你》
作为台湾首个结合音乐、电影、纪录片、舞台剧及多媒体声光演出的原住民音乐剧,《很久没有敬我了你》毫无生涩与惧色,兼具企图、胆识与气度!以两厅院的旗舰计画作品观之,本剧已然达成宣示性的意义……。但本剧「从概念到量产」,在规格上虽仅有奈米差距,在心理上却有如梁山到汴京。对於制作班底及演出阵容而言,破茧而出终将面对的一切是否真的准备好了呢?
PAR / 第208期 / 2010年04月号
一个专注、忠於自我的跨界杰作--评黄翊《SPIN 2010》
黄翊以另一种思考模式反刍空间与身体的关系,勇於实验、突破舞蹈与影像结合技术,《SPIN 2010》是一个专注、忠於自我的跨界杰作,期待朗机工团队让机械更人性化,且跳脱、打破既有的形式,让观众免於视觉疲乏。
PAR / 第206期 / 2010年02月号
一言难尽的「海枯石烂」
不过,从剧场实践的角度来看,《煮》剧的呈现,就显得有些尴尬和不堪。除了前述的全体有氧舞蹈体操,和剧中龙女犹如「中邪」、转若「乩童」形象与张生对话的肢体表演较具创意之外,其他的段落似乎都无法克服在地空间的特殊性与复杂度。当观众坐在野台区里「仰望」演员自溺在第四面墙的虚拟叙事里,反而更加凸显这出戏与空间的捍格不入。
PAR / 第206期 / 2010年02月号
五十岁的价值
首次,资深舞者的丰采不再是炫人,而是加分、人生真实的反射。台上的恩、怨、情、仇,年轻舞者的加入也极重要,一方面显出资深舞者的风华,一方面也如骨肉般,填充起故事。每位舞者在自己和角色间,勇敢、尽力地演好自己的part。
PAR / 第202期 / 2009年10月号
跳出铿锵新能量
《乐》由编舞家郑宗龙创作,结合音乐家王建民的《第一二胡狂想曲》与钟耀光的《游戏》曲目,企图以乐手跳舞、舞者奏乐之跨界演出。指挥简文彬拿起锅铲当指挥棒,极活泼地带动乐团与现场气氛,他后脑勺还特别剃个骷髅头,不仅抢眼也「笑」果十足!让人一扫国乐团严肃拘谨的印象。
PAR / 第202期 / 2009年10月号
远古的Heroine.现代的女武士
光环能培养出这样的身体,但为什么要经过到国外一遭才出来这样的东西?概念性的题材,一向是西方擅长的,可是若没有这样从东方出发grounded根植於地的沈潜身体,这个作品也做不起来,无法存在!这是件东、西方融合成功的例子。
PAR / 第205期 / 2010年01月号
国族与私情的错位对话
原本小叔与大嫂之间的压抑关系,亦可从中弥散出台湾一份苦闷的历史氛围,因而作为国族与私情之间的交错辩证,却在每一桩历史事件随著情节的布署,似乎都要刻意地被明示一次,使得国族历史在剧中变成一个大叙事,自解严后被国家整合出来的国族新论述,而今又原汁原味地让我们在剧场里被醍醐灌顶了一次。
PAR / 第205期 / 2010年01月号
既然回家了,为何仍言无处著落?
到剧场当中,(小说中)叙事者的声音不见了,只剩下颇为动听的歌仔新调,和由大提琴与钢琴绵绵不断的乐声,将整场演出层层包覆的音乐情境。原本小说中在场的叙事者也不见身影,只以形式化的舞者/舞蹈取代,戏剧动作在缺乏时间感(历史感)的场景变化中,跳跃著勉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