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评论
PAR / 第342期 / 2021年11月号
跨越剧场虚实的情绪勒索语录
无论在剧场与否,职场总在权力结构之中。然而健康的结构中,人与人即便偶有磨合还是能找到平衡点。「情绪勒索」(Emotional Blackmail,以下简称情勒)(注1)则是一种失衡。许多人所熟知的情绪勒索来自家庭,若是在现实生活其他情景遇上情勒的话语控制,往往不是无力抵抗,而是被勒索了却浑然不知。受勒索者其实有3种共通的感觉——恐惧、责任、罪恶感,在这样负面的垄罩之下,会使人困惑、孤独并压抑自我,於是不断上演被勒索的循环。本文将提出剧场作品与表演艺术职场中的情勒话语案例,供读者趋吉避凶。
PAR / 第340期 / 2021年07月号
听见国内交响乐团的德奥风格演绎及其脉络
台湾的交响乐圈有种凝滞的氛围,也和欧陆乐坛如隔层纱:古典乐作为自西方移入的文化艺术,台湾似乎尚未完全找到属於己身的定位与能动性。
PAR / 第340期 / 2021年07月号
黑特剧场Hate Theatre所折射出的剧场面貌
在脸书的搜寻栏打上「黑特」或是「靠北」,不难发现社群平台上充斥著许多匿名评论平台,它们大多以学校、公司、职业、产业为单位的匿名粉专或社团。
PAR / 第339期 / 2021年05月号
人性揭露,与真相选择
全剧真正的尾声不是最后老静善与老韦后的对话,而是前一场戏中,柔福说出:「为了宋金议和,死了一个真将军、一个假公主。岳将军!你的是非曲直不出百年必定会还你清白,而本宫,恐怕千秋万世都要背负著罪名了。」而后两人在运命的辩证里一同离开人世。此处的编写已显现出《当时月有泪》的思维——所谓真相任人去说,并无真正的真伪,只是被选择的。
PAR / 第339期 / 2021年05月号
后现代「悬浮」逻辑下,所制造的千年幻象
魏海敏置身於一个复杂时代中的一段艰难历史,但王景生却独断地把魏的生命语境压缩在「人生如戏」的古典「虚化」陷阱,永远在她角色扮演的记忆中寻找她的生命历史,而对自己的爱与恨似乎缺少判断,记忆与现存之间也失去连系的共同脉络,并终归对自己的生命经验少了多层次的理解,使得她像是对现实始终充满迷惑之人。於是魏海敏在《千年舞台》的存在性,就被王景生借她的文化身分,推入后现代「悬浮」逻辑下,任新生命政治摆布之人。
PAR / 第339期 / 2021年05月号
打破参与式戏剧观演关系XX《好事清单》的历史传承与转化
若把「参与式戏剧」、「沉浸式戏剧」、「环境剧场」等表演类型共同视为光谱中的一区,则其艺术手法主要诉求或可大致分为两点:第一,对非典型空间的转化与利用;第二,打破传统观演关系,制造观众更主动、独特、或者私密的观看经验。本文接著将以后者为重点,简述该价值在历史中的流变与转化,以及《好事清单》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与锚定的位置。
PAR / 第339期 / 2021年05月号
台湾戏曲需要「甲必丹」(captain)吗? XX从《海贼之王XX郑芝龙传奇》回探「旗舰制作」
怎样才足以被视为一部「旗舰制作」?如果把两艘船舰「开」上舞台呢?其实没有「如果」,因为明华园戏剧总团於《海贼之王——郑芝龙传奇》(简称《海贼之王》)便这么做了,而这部作品是今年台湾戏曲中心的旗舰制作。
PAR / 第338期 / 2021年03月号
从剧场IP改编说起的挑战与困境
我是很讨厌IP这两个词的,不知从何时起,又是从哪处莫名的中文世界诞生(也或许是未尽考证之责,找到IP此字初现的源头),被拿来套用在各种文学圈、动漫圈、剧场圈、影视圈的交互创作上。但随著IP成为文策院的重点发展项目,甚至也是《PAR表演艺术》列举的2020年十大现象之一(注1),我似乎也得来面对自己的心魔。
PAR / 第338期 / 2021年03月号
从《未来相谈室》思考参与的美感经验
在参与式剧场成为显学的现下,於2010年开始运作的原型乐园,已是其中不可忽视的创作团队。其创作极重视表演、空间、媒材、观演互动的探索与实验,以公众参与及关系美学为主要关注,不断引介策划新型态展演计画,并连结艺术创作者与常民共同创作。尤其各种在夜市、街边、机车行、洗衣场等生活领域发生的展演,不仅在生活中发动戏剧场景、让艺术成为探索社会的方式,更因著主动靠近人群的过程,深化人与人之间、社群与社群之间的交流可能。
PAR / 第337期 / 2021年01月号
扭动在台湾当代舞蹈的紧箍咒之间 XX云门舞集《定光》的招魂动力学
郑宗龙在《定光》之前的创作脉络,多少都具有不断回返私密领域而折射他的文化身体招魂术意涵,好比《在路上》关於行旅情谊与地方想像的相互映射,《十三声》关於儿时与母亲回忆与艋U街头的相互返照。相较之下,《定光》的略显苍白或空泛,或许是身体与声音技术尚未成熟以包容更多的感觉碎片,投射出我相信还存在於郑宗龙创作脉络中的私密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