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专题

PAR / 第342期 / 2021年11月号

他们眼中的《一一》 有一就有二

当NJ在日本与旧情人叙旧时,婷婷也在台北与胖子约会。片中特别藉双方对话突显出,同一时间在台北是9点,而日本是10点。时间有差,但主旋律一致,曲式由散到聚到散,不同时、空的复叠,自成一首赋格曲。

PAR / 第342期 / 2021年11月号

他们眼中的杨德昌――千里追风(上)

事实上,杨导在美国过世那天是6月29日,不是6月30日,因此家人并没有把他的骨灰洒向海里,但过世那天对太平洋西岸的我而言却是6月30日。我现在站在Santa Monica海边,面对太平洋一阵阵刮来的海风,我宁可相信杨导在此风中飞扬,从未消失。

PAR / 第342期 / 2021年11月号

他们眼中的杨德昌――千里追风(下)

事实上,杨导在美国过世那天是6月29日,不是6月30日,因此家人并没有把他的骨灰洒向海里,但过世那天对太平洋西岸的我而言却是6月30日。我现在站在Santa Monica海边,面对太平洋一阵阵刮来的海风,我宁可相信杨导在此风中飞扬,从未消失。

PAR / 第342期 / 2021年11月号

他们眼中的《一一》――从小四到南峻,再到洋洋

我们渐渐从小四的年岁活到杨德昌拍电影的年岁,即将活到《一一》里南峻的年岁。大历史依然无法左右,小历史依然挣扎以求见证。《一一》里的时代痕迹也许比《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里的更不起眼,因为离我们太近,但其阴影却彷佛更浓郁——那是中年的霾。

PAR / 第342期 / 2021年11月号

疫情如何让《一一》成为《一个人的一一》

「相见不如怀念」是我2017至19年度演出的《聊斋》的主题,封箱之后,当我还在想《一一》该怎么创作,世界迅雷不及掩耳的改变,作为千万人中的个体,我只能「接招」,但回心一想,「招」字可圈可点,它不就是主动精神的体现?

PAR / 第342期 / 2021年11月号

导演如是说之二 最初对《一一》的剧场想像与设计

「口述影像」是时下很多电影、戏剧、舞蹈甚至美术馆会提供给「失明人士」的服务,目的是让失去视觉的人士,也能透过影像的描述,刺激他们的想像,达致身历其境的感受。我将利用这种技术,建构可以藉此与杨德昌导演的视野来对话的一次戏剧经验。这个对话包括:电影导演跟舞台剧导演有一双怎么样不同的眼睛,以致他们看到的过去、现在、未来有什么差异?又有什么类同?

PAR / 第342期 / 2021年11月号

导演如是说之一 我眼中的杨德昌导演与《一一》

杨德昌导演的电影让不想永远活在「现在」的我,像是找到一个能让我看得更深入、看得更清楚、看得更加远的一个人,他拥有这一种洞悉力,令我很想跟著他学习这样去看事情以及看到他所看到的。

PAR / 第342期 / 2021年11月号

梦十夜(上)

剧场,浓缩过往与现今真实或幻觉的总合。那种当下与即时的特质,始终拥有一种无可取代的时间与空间感——Now and Here。 在剧场中的发生的各种暗喻:各种物质、角色、物件、服装、声音、灯光、空间转换,对创作者或观者来说,每一场都是独一无二的有机对话。 此选集为过往录像美术、剧场剧照与其他视觉材料的组合与再现,不同时空的画面彼此对应。从喜欢看戏到开始参与剧场视觉创作,在回溯自己与剧场关系的过程中,好像重看了一场戏,看见自己如何在剧场里被启发、滋养或创作。

PAR / 第342期 / 2021年11月号

梦十夜(下)

剧场,浓缩过往与现今真实或幻觉的总合。那种当下与即时的特质,始终拥有一种无可取代的时间与空间感——Now and Here。 在剧场中的发生的各种暗喻:各种物质、角色、物件、服装、声音、灯光、空间转换,对创作者或观者来说,每一场都是独一无二的有机对话。 此选集为过往录像美术、剧场剧照与其他视觉材料的组合与再现,不同时空的画面彼此对应。从喜欢看戏到开始参与剧场视觉创作,在回溯自己与剧场关系的过程中,好像重看了一场戏,看见自己如何在剧场里被启发、滋养或创作。

PAR / 第341期 / 2021年09月号

寻找商机?剧场存活的下一道解方

终於,表演艺术场馆在台湾疫情稍缓的状况下,日前得以解封,让许多团队及工作人员在黑暗中看到一丝曙光。可是「剧场」这个产业,这个燃烧生命与热情的产业,又要如何在大环境不佳的重重考验下,再度站稳脚跟?为投此於此的工作人员重觅生机? 当不同领域的艺术形态开始打破,当新兴的演出类型开始引进,当艺术与商业剧场的划分开始松动,用其他方法与思维去「寻找创作的商机」,会不会是剧场存活下去的一道解方呢? 因此,本次专题将先从近年颇受欢迎的《明日俱乐部》、《微醺大饭店》等沉浸体验的策划者——「惊喜制造」陈心龙与「进港浪制作」洪唯尧的对话开始,思考他们如何面对不同出发点的合作模式;而继续以「沉浸」作为关键词,藉由白开水剧团的「玩戏空间」系列,与酒吧LORE Taipei制作的《Snow X Seven Deadly Sins》,看到他们怎么在沉浸体验纷纷出头的时间点里杀出另条血路。最后,则是近年同样也蓬勃发展的音乐剧,在故事工厂与联合数位文创、时艺多媒体的合作下,尝试引入资金、创造市场,执行长林佳锋怎么用「音乐剧的长销模式」面对剧场的产业化。 剧场真的找得到商机!?也许追求获利并非剧场的全部,但商业模式的开启,会不会也是剧场创作另一条可能的方向?这答案也许尚未可知,但不妨就让我们继续参与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