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评论

PAR / 第198期 / 2009年06月号

华丽过后,依然寂寞

《华丽上班族之生活与生存》具备一切商业成功的元素,又有严肃主题可以让观众在观戏之后侃侃而谈,却不至於感觉受到挑衅冒犯,无怪乎满场笑声掌声。只是,华丽上班族们看到自己在台上的形象而心有戚戚焉,却不会因为李想的悲惨遭遇而心惊胆颤,更不会因为张威的旋起旋落而更深刻地理解自己的处境……。

PAR / 第198期 / 2009年06月号

这「弄拙成巧」的打「狗」姿态

一如过去帐篷戏剧常被笑谈的血脉贲张、口水四溅式的表演,段惠民等也继承了这样的风格;而我主观地认为,帐篷狭小拥挤却又多元利用的空间,以及身体彻底劳动后所致张牙舞爪般的表演方式,让这出角色充满象徵、情节随意跳跃的文本,展露了更合适的残酷激情。

PAR / 第194期 / 2009年02月号

剧场里,也有「鬼」打墙?!

人间如地狱、认同的寓言与大小我的冲突是去年底国家剧院实验剧场「新点子剧展」系列作品的几个主题。不知是不是犯著了什么鬼魅之诫?这几出戏似乎都呈现了一种「悬念未决、言犹未尽」,甚至原地打转的概念窘境。然而,即使说的故事不尽完全,这三出戏在导演执行、跨界合作与表演行当上,仍旧展现难得的企图与斗志。

PAR / 第197期 / 2009年05月号

以谎言推理、向死亡告解的爱情

我很不愿意这么结论:「在莎妹剧团编导王嘉明的这出戏里,所谓的『肤浅』,就是谎言。」因为再延伸其中的含意,可能会变得钻牛角尖,连歌手陈绮贞所唱的「这一切」(泛指一切,并非意指一首歌),都不能相信。

PAR / 第197期 / 2009年05月号

难解的谜底

姚淑芬此次的《婚礼》是件令人讶异的作品,不输二○○二年首次在组合语言的「红楼梦」里首度看到她的《双禧》时的惊讶,像是完全两个不同的人的作品,一个西方、一个东方,一个叛逆自由、一个严谨经营,但锐利的思考性都在那儿。这次这个暌违多时、慎重端出的新作也是这样,让你先会是纳闷:「姚淑芬到哪儿去了?」还是,她的难以捉摸便是她的惯性?

PAR / 第194期 / 2009年02月号

不是天津包子,而是冷冻包子

说《宝岛一村》是仿作,不是质疑剧中人物情境,是否以真实的生命经验作为创作基础,也不是否定观众(编导心中村子里叔婶兄妹)的笑泪掌声,同样有真实的生命经验以为呼应,但从老赵、小朱、周宁这三家人的故事里,我实在看不出所谓眷村既多元又融合的面貌,或者竹篱笆内的社会与篱笆外的世界有什么特别的差异。

PAR / 第197期 / 2009年05月号

一部意象胜於具象的《西游记》

导演与文案推翻了或将演变成闹剧的角色扮演与故事铺陈,另起炉灶地将《西游记》精神升华为「两段式的生命历程」。配合著朴实流畅的舞台与点到为止的身段,或许著实让现场部分想看孙悟空翻筋斗的少年观众摸不著头绪,也赏了节目单引言所谓「中国人不善於抽象的概念演绎」一记耳光。美中不足的是,彷佛刻意走相对通俗路线的音乐,在意境与音响上似与文案的定调不甚契合。

PAR / 第194期 / 2009年02月号

如果洋基队总教练来带中华棒球队……

当然,NSO与中华棒球队的类比是张飞打岳飞,史拉特金在美国的地位与洋基队总教练也不可等同论之。但当史拉特金驱使NSO爆发雄浑的力道时,坐在台下的本人,脑中却不断浮现著这样不伦不类的比喻……。

PAR / 第196期 / 2009年04月号

「不适应」也是一种看的方法

罗伯.威尔森的戏总是在辩证「不适应」才是从同质性的文化制约中,解放出来的自由身体。因此从跨文化的角度看,是不是刻意让魏海敏的戏曲表演方法,夹在噪音及冷光之中而露出的尴尬性,才能突显我们对东西文化结合的想像?

PAR / 第196期 / 2009年04月号

赏心悦目的莎剧新装

本制作的四面舞台,几乎是历年来所见最为有效的一次呈现;舞台设计精心铺制的镂花地板和机动的道具,堪称配合得天衣无缝。演员群展现高度专注的表演活力与能量,搭配成功得宜的服装造型和角色设定,就算是卡通式的喜剧呈现,导演诠释的一致性,让人赏心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