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总编辑的话 Editorial
专栏 Columns
- 演员的库藏记忆
- 讲古X舞思舞想
- 一字一剧场
城市艺波 Cities & Arts
编辑精选 PAR Choice
企画特辑 Special
艺号人物 People
- 美国舞蹈大师马克.莫里斯 让音乐「活生生」起舞 / 文字 白斐岚 / 30
- 舞者陪伴 病友身体不受限 记马克.莫里斯舞团「为帕金森氏症而舞」工作坊 / 文字 白斐岚 / 34
- 香港剧场导演林奕华 「戏」问现代人的欲望与缺欠 / 文字 李玉玲 / 36
特别企画(一) Feature
- 难以定义的百变剧场咖XX欧利维耶.毕 / 文字 罗仕龙 剧评人 / 42
- 当他是一位剧作家…… 以「诗」为中心 拼贴堆叠追寻戏剧本质 / 文字 罗仕龙 剧评人 / 46
- 当他是一位导演…… 融汇多元表演 打造虚实辩证 / 文字 罗仕龙 剧评人 / 48
- 当他是一位艺术总监…… 与更多人分享戏剧 呈现「当今世界的状态」 / 文字 罗苑韶 / 52
- 当他是一位演员,化身为「小刀小姐」 扮装变身为人性发声 尽情欢畅为黑夜中的爱恨 / 文字 周伶芝 / 56
- 小酒馆里,万种风情唱情歌――关於「卡巴莱」(Cabaret) / 文字 王宝祥 台湾大学外文系专任副教授 / 60
即将上场 Preview
企画特辑 Special
特别企画(二) Feature
- 2014表演艺术回顾 / 文字 本刊编辑部 / 68
- 现象1:整合北中南三场馆,国家表演艺术中心挂牌成立 扎根土地放眼国际 开启台湾表演艺术的新座标 / 文字 卢家珍 / 70
- 现象2:音乐、技术人员涌向对岸,表艺人才遭「磁吸」? 中国市场兴起机会多 供需现实各有考量 / 文字 林采韵 媒体工作者 / 72
- 现象3:「后大剧场时代」来临,团队经营路数翻新 中型演出长销当道 制作导向凌驾导演品牌 / 文字 汪宜儒 艺文媒体工作者 / 74
- 现象4:国艺会艺评专案开跑,艺评遍地开花 网路平台多元纷陈 「深度」与「对话」仍待耕耘 / 文字 耿一伟 台北艺术节艺术总监 / 76
- 现象5:改革乐器及编制,国乐团向「西」靠拢? 追求好声音 不止「西化」更待「多元化」 / 文字 李秋玫 / 78
- 现象6:站上大舞台,编舞家们准备好了吗? 必要选择但非终点 关键仍在创作需求 / 文字 邹欣宁 / 80
- 现象7:社会时事比戏好看,剧场还能做什么? 「政治正确」剥夺想像 放下宣言开始提问 / 文字 郭亮廷 文字工作者 / 82
- 现象8:戏剧跨国制作,跨不过语言的障碍? 制作期短磨合不足 声音转译徒留表演鸿沟 / 文字 叶根泉 台北艺术大学戏剧系兼任讲师 / 84
- 现象9:台湾新编京剧,对岸戏迷惊艳 题材创新深入角色内在 贴近当代吸引年轻族群 / 文字 陈淑英 / 86
- 现象10:「台新艺术奖」新制,是新定位还是新局限? 打破疆界回应社会 各种论述权力竞逐 / 文字 吴思锋 / 88
- PAR People of the Year 简文彬 肩负重责开疆拓土 带领南台湾艺术启航 / 文字 本刊编辑部 / 90
- PAR People of the Year 黄翊 早慧才华熠熠生辉 稳健踏上国际舞台 / 文字 本刊编辑部 / 92
- PAR People of the Year 黄宇琳 表演之路不设限 成就「名角」指日可待 / 文字 本刊编辑部 / 94
演出评论 Review
新锐艺评 Review
企画特辑 Special
话题追踪 Follow-ups
- 迎向网路时代 艺评人依然「专业」吗? 记2014国际戏剧评论家协会第廿七届大会(北京) / 文字 陈国慧 香港剧评人、国际演艺评论家协会(香港分会)经理 / 104
- 下一站,暂停!? 从十方乐集、TC音乐节划下休止符谈起 / 文字 李秋玫 / 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