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总编辑的话 Editorial
专栏 Columns
- 演员的库藏记忆
- 讲古X舞思舞想
- 一字一剧场
城市艺波 Cities & Arts
编辑精选 PAR Choice
艺号人物 People
- 华裔指挥暨作曲家谭盾 心中怀抱未来 超越没有界线 / 文字 李秋玫 / 24
- 日本剧场演员暨编导 流山儿 祥 自由作戏 与世界相遇 / 文字 李建隆 / 28
特别企画(一) Feature
- 在浓雾中找路、在游乐场嬉戏 走入PINA的舞台符码 舞台是一座深渊,她把我们推到边缘 / 文字 本刊编辑部 / 34
- 高墙、泥土、大瀑布 舞动人生的魔幻旅程 疯狂、刺激又极致的鲍许美学 / 文字 俞秀青 树德科技大学表演艺术系助理教授、人体舞蹈剧场艺术总监 / 36
- 她把我们推到边缘,面对深渊 台湾舞台设计师们谈碧娜.鲍许的舞台空间 / 文字 张慧慧 / 40
- 德国舞台设计大师彼得.帕布斯 好奇,打开舞台的无限可能 / 文字 白斐岚 / 44
- 充满矛盾与宿命的人生缩影 碧娜.鲍许的《巴勒摩、巴勒摩》 / 文字 林亚婷 台北艺术大学舞蹈理论研究所专任助理教授 / 50
- 那堵高墙,如何倒下?! 《巴勒摩、巴勒摩》幕后解密 / 文字 张慧慧 / 52
- 1980之后 告别Pina / 文字 林怀民 云门舞集艺术总监 / 54
即将上场 Preview
企画特辑 Special
演出评论 Review
新锐艺评 Review
回想与回响 Echo
企画特辑 Special
话题追踪 Follow-ups
- 文青梦魂体 「河左岸」剧场美学的形塑与再现 / 文字 林乃文 剧评人 / 72
- 由真实所建构的剧场 是怎样的「真实」? 克里斯多夫.莱普奇「当代纪录剧场」讲座侧记 / 文字 陈佾均 / 74
- 与「偶」同行 嬉游波兰剧场 波兰剧场纪行 / 文字 郑嘉音 无独有偶工作室剧团艺术总监 / 78
- Fraszka偶剧场 无独有偶《夜莺》啼唱 / 文字 郑嘉音 无独有偶工作室剧团艺术总监 / 82
聚光灯下 In the Spotlight
特别企画(二) Feature
- 给外行人的第一堂身体练习课 / 文字 本刊编辑部 / 86
- 从疏远到追求 回返「身体」的蜿蜒路径 / 文字 谢东宁 盗火剧团团长 / 87
- 舞团开课之一 古名伸 即兴就可起舞 身体没有限制 / 文字 王若钧 / 90
- 舞团开课之二 无垢舞蹈剧场 放慢放静 安住当下 / 文字 孙得钦 / 92
- 舞团开课之三 云门2 让日常身体轻松起舞 / 文字 黄佩蔚 / 94
- 「专业」非唯一 每个人都能跳舞? 舞台上的舞蹈素人们 / 文字 谢东宁 盗火剧团团长 / 96
- 乐手 阿达 解构再重组 找到身体的节奏 / 文字 张慧慧 / 100
- 音乐家 李世扬 肢体接触是最真实的交流 / 文字 白斐岚 / 101
- 作家 李时雍 以身体趋近 找到书写的感动 / 文字 张慧慧 / 102
- 剧场编导、演员 魏隽展 就在生活里好好玩吧 / 文字 黄佩蔚 / 103
纪念大师 In Memoriam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 歌剧放大镜下 当代历史说了什么? 看纽约大都会歌剧院《克林霍夫之死》 / 文字 鸿鸿 诗人、剧场暨电影导演 / 108
- 剔肉削骨、拼贴重生的《波希米亚人》 看巴黎北方剧院实验歌剧《咪咪》 / 文字 罗仕龙 剧评人 /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