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印象手记NOTE OF PHOTOGRAPHER
艺术节
环球舞台
焦点
- 马林巴木琴的魔法师 安倍圭子 / 文字 黄?俨(朱宗庆打击乐团首席、任教於国立艺术学院音乐系) / 26
- 来自森林的天籁 马林巴木琴 / 文字 黄?俨(朱宗庆打击乐团首席、任教於国立艺术学院音乐系) / 28
- 诗歌,小而珍贵的 沃尔夫和他的歌曲 / 文字 席慕德(声乐家、国立台湾师范大学音乐学系教授) / 30
- 沃尔夫重要作品回顾 / 文字 席慕德(声乐家、国立台湾师范大学音乐学系教授) / 31
- 娇娆妩媚差可拟 谈京剧的干旦艺术 / 文字 王安祈(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 / 33
台前幕后
- 肢体写下的阅读笔记 台北越界舞团的文学灵感「不完整的寓言」 / 文字 陈品秀(本刊编辑) / 36
- 建构一座诗的意象剧场 / 文字 杨美英(特约采访) / 38
- 爱情、命运与自由意志 哈辛的《费德儿》 / 文字 杨美英(特约采访) / 39
爱戏一族
异人馆
表演书房
特别企画(一) Feature
- 对表演艺术纳入九年一贯国民教育课程的省思 / 文字 本刊编辑部 / 49
- 下一场百年大计 检视九年一贯课程规画中的表演艺术教育理念与施行纲要 / 文字 王凌莉(新闻工作者) / 50
- 历史回眸 日本时代的「学艺会」活动 / 文字 石婉舜(本刊编辑) / 52
- 牛步化的摸索阶段 从「艺术与人文」课程的试办现况看艺术师资的培育问题 / 文字 卢家珍(新闻工作者) / 55
- 寓教於乐 表演艺术工作者的独家教案 / 文字 祁雅媚(特约采访) / 56
- 在艺术的空气中学习 民间教学经验中的艺术教育 / 文字 钱丽安(特约撰述) / 60
- 来自体制外的诤言 民间教育工作者对九年一贯课程的思考 / 文字 钱丽安(特约撰述) / 62
回想与回响 Echo
演出评论 Review
新视窗
名家访谈
大陆剧场
- 痛苦因笑声而冷峻 惹?的《女仆》与青艺的《女仆》 / 文字 林克欢(中国青年艺术剧院院长) / 95
- 占断东瓯盛事 记二???年「温州南戏新编系列剧目展演」 / 文字 林鹤宜(台湾大学戏剧研究所副教授) / 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