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评论

PAR / 第137期 / 2004年05月号

休妻羞妻・休戚与共莫相欺

PAR / 第138期 / 2004年06月号

当「市交」聚精会神时

吕绍嘉藉著其国际性的声望与其扎实的功力,以其权威凝聚了整个市交的注意力,呈现一场罕见的高水准演出。

PAR / 第139期 / 2004年07月号

企图听出诗意

翻译改编的中文版演出里,导演删除了台湾观众可能较为不熟悉的名词和部分史实,更舍弃了语言诗意的风格,采取较为口语的方式,企图让不熟悉契诃夫的观众能够「听懂」。然而,过於口语甚至俚俗的语言模式,牺牲了角色的特殊气质与戏剧时空背景的特定指涉,有时候不免让人错愕,「契诃夫」的味道因而流失。

PAR / 第142期 / 2004年10月号

一夜三叹

乔.洛瓦诺即兴时的转折变化相当流畅,演奏大致上维持了他个人的水准,并没有让乐迷太失望,音色上的发挥或许受到不及格的PA影响,打了些许折扣。

PAR / 第138期 / 2004年06月号

流畅饱满,,干净俐落

吕绍嘉的音乐涵养在下半场贝多芬的第五号交响曲中,更加令人印象深刻。扎实的起始动机、清晰的旋律线条与层次分明的各声部音色互相对应,除了表现出忠於德奥传统的诠释以外,更多了一份文人缜密的思维。

PAR / 第137期 / 2004年05月号

四平八稳的《英雄》

国家交响乐团演奏的交响诗《英雄生涯》,显现出音响均衡、雄浑壮阔、四平八稳的特质。然而或许由於练习时间不够,或许由於指挥阪哲朗动作太大、不够明确的手势,使得曲中一些细节经常被模糊带过。

PAR / 第140期 / 2004年08月号

爱上《茶馆》

迷上《茶馆》已经十多年,这回让我开心的,是它还能让八年级的台湾孩子也迷上。可见不是我情有独钟,这玩意儿真能传世。

PAR / 第137期 / 2004年05月号

浮光掠影的「清音」与「情韵」

整个节目分成好几个「组曲」,每个组曲聚集了性质较相近的几首歌曲,每首歌曲在演唱开头的一小段之后,就以「串歌」的方式,轻接到另一首曲子去了。尽管整个演出因此而显得浮光掠影,费玉清高雅稳健的台风,他那著名的「清音」,却自始至终吸引著全场。

PAR / 第140期 / 2004年08月号

要整齐划一还是美丽声响?

听了一晚「整齐俐落」的音乐会之后,令人担心所有来自年轻演奏家特有的延展性都将被「规划统整」进而逐渐僵化,也不由得令人思考,究竟艺术的可贵与乐趣在何处?是让几十人的乐团动作划一?还是众人同心建构出独特的美丽音响?

PAR / 第138期 / 2004年06月号

一场甜而不腻的盛宴

谭盾惯於使用拼贴技法与突兀的乐句起使,这对简文彬与NSO似乎完全不是难题,杂乱的声部设计被统整为清晰的层次,加上主奏黄云与NSO两位击乐家所形成的高度凝聚力,造就了一首令人惊喜的《水打击乐协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