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评论
PAR / 第148期 / 2005年04月号
匠心独运的新颖笔触
萧斯塔可维奇《第一号钢琴协奏曲》由弦乐团、钢琴和独奏小号联合演出,因其振奋的旋律和变化多端的氛围而备受喜爱。去年刚赢得圣彼得堡浦罗柯菲夫钢琴大赛铜牌的小将严俊杰,触键晶莹剔透,表情敏锐纤细,沙场老将叶树涵的小号则吹出意气风发的金管气派。吕绍嘉将乐团控制得滴水不漏,无论爵士乐风节奏或窝心的抒情神韵,均无懈可击。
PAR / 第150期 / 2005年06月号
梦的钝意与刺点
五号病人最终是在诺曼第城堡的湖边「看见自己」的,如果说这就是他解开生命之谜的钥匙,剧场界或许也可以从这次的《如梦之梦》看见自己,不管是对於明星演员的迷思、制作与票房的动态平衡、教育剧场与商业剧场的建教合作等面向,获得一些启示与再省思吧!
PAR / 第149期 / 2005年05月号
何必等待Peter Pan?
开场后极大篇幅的演员独白,或许建立了观众对於角色身分背景的认知,但是这些对於演员的认知,却未能更加细腻地投射或延伸於主要情节的各个角色之中,以至於独白归独白,表演归表演,拼贴或许成立,对比和观照则阙如。
PAR / 第149期 / 2005年05月号
生动之外的期待
表演者本身精采的表演质地与表演技术,让这场演出具备了十足的可看性,这样一个剧场经验的确特别,在视觉与听觉的享受上更有其令人惊喜与惊艳之处;但是深究起来,仍然不免对於言说故事意义的拿捏,以及语言/声音与表演元素之间的结合方式产生更多期待。
PAR / 第144期 / 2004年12月号
抽离而唯美
呼应乐曲的章节,史波尔列的编舞以三十二个舞蹈段落组成,舞者的进出与排列组合构成一幕幕如抽象画般充满色彩变化与线条力度的舞台景象。舞者间的交会偶或引发情感式的联想,但整体而言是抽离而唯美的印象。
PAR / 第145期 / 2005年01月号
《试妻!弑妻!》好似一场「八月雪」
正如《八月雪》定位为新歌剧,《试妻!弑妻!》也不适合定位为新戏曲或现代戏曲,它就是一部现代戏剧,或说,导演说它是「声音剧场」――一出以声音表现为最主要实验核心的创作,差可比拟。
PAR / 第150期 / 2005年06月号
大师挥洒,一场心灵洗礼
《你现在终於忧伤》,独唱女高音徐以琳就像教会仪式里的领唱者,以执著的信念来抚慰人心。《这儿,我们没有常存城市》,男中音廖聪文的独白感人肺腑,海慕特.瑞霖则做出戏剧性强烈的白热化演奏,肢体语言也跟著激烈波动。合唱团即使在最强音段落仍音质漂亮、纹理清晰,乐团也跟了上来,结尾弦乐、木管、铜管轮番上阵,层次分明、无懈可击。
PAR / 第147期 / 2005年03月号
失准的气象预报
京剧中京白与韵白所显示的是一种提供角色身分辨认的程式化做法,这和莎翁剧本中韵文和散文的使用有著异曲同工之妙。从《暴风雨》的演出中,魔法师波布罗在面对不同角色时,忽而京白、忽而韵白,忽而又如寻常口语的语言模式,除了勉强表现为心思的混乱,实在难以让观众掌握创作者真正的目的。
PAR / 第147期 / 2005年03月号
彩虹效应的女人说相声
饰演芳妮的方芳所表现的贯口功夫和陆续模仿黄梅调、京剧、歌仔戏、扬州小调甚至数来宝等等戏曲和曲艺表演,其温和不温吞、自在不自溺的表现,比起男人说相声,的确创造了一种特殊的纤细和幽默风趣。
PAR / 第147期 / 2005年03月号
步调自然的马勒四号交响曲
王凯蔚的唱腔,质感漂亮,适切表情刻画出属於真正男子汉的沧桑整体演唱充分掌握到作品神髓。简文彬让乐团发出室内乐般的纹理,歌者的细致光影对比得以充分挥洒,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