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评论
PAR / 第140期 / 2004年08月号
水的联想
姚淑芬一向擅长以多条线索、多元媒介的叙事手法逼近作品的主题。各种元素间不求因果逻辑的串联,而以跳跃或联想式的铺陈,《海洋狂欢节》延续这样的创作手法,带?一连串与演出环境唇齿相依的剧场景观。
PAR / 第142期 / 2004年10月号
令人联想起马勒的慢板
NSO偏薄偏亮的音色一般在演奏二十世纪初期之后的音乐都并不容易令人失望,经常有出人意外的好演出,只可惜在管乐与弦乐的水准表现之下,打击乐却似乎无法融入梅湘节奏的律动中,也无法充分掌握敲打出来的音色,使得乐曲的进行显得僵硬
PAR / 第141期 / 2004年09月号
多一点激情更好的《血染情》
《血染情》有「台湾霹雳火」味道,二男一女恩义情欲纠杂的剧情,剧名摆明了悲剧肃杀收场,但很遗憾的,看完两个小时长的戏,男女主角的痛苦不够深刻,悲情不够「山地馒头」(sentimental)。
PAR / 第140期 / 2004年08月号
生命的孤寂与欲望
罗曼菲的《沉香屑》以幽暗的舞台上一盏低垂摆荡的吊灯开场。舞者谢明霏如一只扑火的飞蛾,环绕它不止地旋转奔跑。这幅景象是编舞者为张爱玲笔下的悲剧典型葛薇龙定下的生命基调。
PAR / 第139期 / 2004年07月号
优质演出的声响盛宴
钟耀光的〈吸积盘〉是以肢体动作建构音乐,作曲家的意图在演出中明确地展开,声音随著演奏者的移动形成丰富炫烂的变化,虽无形却线条分明,围绕著中心点旋转的协调对应与此起彼落的单独发展,交融出一幅饶富趣味的声响画面。
PAR / 第138期 / 2004年06月号
空间游戏?
域之二的问题在於,所使用的诸多媒材间似乎未理出一条清晰的思路。
PAR / 第137期 / 2004年05月号
虚拟与真实之舞
不管是《叛眼》或《炫旅》均向我们展示了多媒体舞蹈剧场中科技与舞作内涵有机融合的可能。而在包括灯光、音效、影像处理、身体训练等面向的绝对精准掌控,更显示了日本前卫团体对表演的专业与专注。
PAR / 第138期 / 2004年06月号
创意行销「新古典」
杜丽娘的站姿或许常常比标准程式更添三分袅袅;她和柳梦梅梦里纠缠、人鬼欢爱的身段程式,「情色意象」或者也太浓烈了一些。然而,最要紧的古典的「纯粹」,并没有在一片现代、甚至通俗的取向中被消融掉。
PAR / 第141期 / 2004年09月号
更待去芜存菁的《古镜奇缘》
《古镜奇缘》最让人不满意的是剧本词文。尽管尽力追求诗文层次,但无法达於雅俗共赏,传情达意。
PAR / 第142期 / 2004年10月号
为谁而作的歌剧?
风格混乱的设计还不算是《瑶姬传奇》整体视觉呈现最严重的问题,设计者无法跳脱狭隘的东方意象才是此剧的致命伤。然而,对东方如此荒谬诠释的设计,为什么可以在整个东方人的工作团队中成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