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评论

PAR / 第149期 / 2005年05月号

看不清楚的一场秀

Just for Show大玩视觉障眼幻象,明白揭露现代人无时无刻都在以观看行为试图抓住及定义诠释自我及他人的存在。然而相对於观看行为及外表姿态的五花八门却又如此不可依赖,编舞者安排大部分的动作在昏暗灯光中进行,刻意强调对外展示用的身体已经筋疲力竭,只剩下孤寂干涸的心灵,这是「秀」不出来也无法看清楚的。

PAR / 第145期 / 2005年01月号

世纪传承的智慧与品味

八十多岁的巴夏展现了名符其实的大师风范,不管是第一晚严谨的古典乐派,或是第二晚他的经典名曲——改编自萧斯塔可维奇的室内交响乐,都严守指挥的职责:清楚的指示、完整的诠释,完全不见丝毫的轻忽,一代大师诚恳的工作态度,令人敬佩动容。

PAR / 第148期 / 2005年04月号

不沉重的百年传承

整个乐团面对冗长而艰涩的复杂乐曲时,却还能从第一个音到最后一个音维持每个音符的新鲜度,布商大厦管弦乐团不但有数百年留下的基础,更有向远方眺望的活力,是个罕见的一手紧握传承、另一手探向未来的乐团。

PAR / 第150期 / 2005年06月号

痴迷与疯狂之间

企图颠覆好莱坞电影俗烂推理手法的创作理想,却必须依赖典型的「推理」而发展情节并吸引观众,对创作者而言,毋宁是极大的讽刺。而一直到下半场破案线索推向高潮,谜底突然揭露,作者的后设创作意图才得以开始发酵,以剧场即时性的特质而言,是不是一种可靠的做法?

PAR / 第149期 / 2005年05月号

吕嘉指下,北市交演出灿烂、胜利的高潮

浦罗柯菲夫常被比拟为俄罗斯乐坛的托尔斯泰,其第五号交响曲写於脱离世界大战梦魇、期待未来和平的气氛之中,因此具有表现人类壮丽与英雄力量的精神内涵。吕嘉贴切铺陈第一乐章里胜利与悲剧纠缠不清的暧昧冲突,尾声巨炮隆隆,将乐团猛爆潜能驱使到极限,十分过瘾。

PAR / 第145期 / 2005年01月号

从《韩湘子》看「台湾百老汇」的无穷潜力

明华园机关变景、主角人气及舞台调度的高明特色,都在《韩湘子》一剧里尽现无遗。设想,如果有一座常设「明华园剧场」日日开演,一定轰动亚洲,更有文化创意产业潜力。

PAR / 第150期 / 2005年06月号

生命轮环的失落

香港版《如》剧因为演员经验的相对接近,这种落差的影响就能调至最低。目前表坊版中有些演员的颜色毕竟是太亮了,这固然是精采的演出;然而整体却也就无法调和出一种温柔婉约的色泽。

PAR / 第144期 / 2004年12月号

一颗高贵明亮的珍珠

下半场主打德弗札克的G大调第8号交响曲,全曲充满波西米亚乡土之美,人类善良的品德,日常生活的愉悦,还有智慧、欣喜的感恩心情。瓦萨里全然理解乐曲重点,从田园牧歌到华丽鼓号曲,从悲剧情结到明朗小夜曲,从骑士情怀到遥远地平线的怀旧,都传达得丝丝入扣,让听众随之低回、起伏、兴奋。

PAR / 第148期 / 2005年04月号

最正宗的古典音色

布鲁克纳第七号交响曲,编制相当庞大,百人乐团成员精锐尽出。布隆斯泰特从开头几小节起就吸引听众进入庄严华丽且纹理丰美的神圣天地,然后一步步升腾到结尾对上帝荣光的颂赞,璀璨的建筑架构值得赞叹。

PAR / 第144期 / 2004年12月号

难以失眠的舞步vs.难以安睡的文字

整首作品中,可以看到编舞家史波尔列努力地将音符的走向与发展「移植」至舞者的肢体,数字低音、主题、答句与对声部这些元素都清楚地呈现在舞台上,然而不知是努力过度了呢?还是巴赫的音乐被他当作主调音乐解读了?这首冗长的变奏曲让听者持续集中注意力聆听的主要原因——变奏的趣味与丰富的声部安排,在编舞者琐碎的动作编排中被拆解得支离破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