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评论

PAR / 第146期 / 2005年02月号

要角皆称职,《诺玛》赢得舞台胜利

饰唱女主角诺玛的朱苔丽当天状态绝佳,音质强而有力,中低音域适当阴暗,极高音虽非毫无压力,却能以圆熟的历练加以掩饰,招牌咏叹调〈圣洁的女神〉唱得恰如其分。

PAR / 第145期 / 2005年01月号

实践文艺的创作方法问题 钟乔《潮喑》观后

正是钟乔极欲诉说其作品中的意义的剧场?述,吸引著观众集中了所有的注意力观赏,从而感受到剧场奇妙的魅力和说服力。我自己则感觉到钟乔充满热情地想要向观发言,而且虽然不若传统现实主义那样直截地被传达剧作者的思想和意义,但既使吉光片羽,经过作者富於实验意识的重组的重要的思想意象,还是强烈地撩拨了我的思维,这是无庸置疑的。

PAR / 第145期 / 2005年01月号

虚假的浪漫?无趣的人生!

真实的人生其实很无趣,戏剧性的铺排则充满浪漫想像的虚假,《好久不见》的各种实验也许不能让观众享受到爆笑的发泄,但是,在剧场不甘流俗的实验精神之下,我们或许才可以在生命和剧场之间找到「好久不见」的对话空间。

PAR / 第145期 / 2005年01月号

异境中缺席的小丑与诗

如果,我们不把《异境诗篇》看作是一出严肃僵硬的戏,如果,我们可以开怀地欣赏年轻演员们充满自信与「热爱表演」的真情流露,那么我们将看到一种在台湾尚属新形式的表演艺术,在现代剧场的舞台上开始发芽。

PAR / 第150期 / 2005年06月号

家的崩解是希望的开始

《母亲的嫁衣》以一家母女五口为主要角色,其不同的性格所带来不同的宿命影响,相当完整地呈现出身为女性在男性社会中的无奈与挣扎。剧作者以女性脱离母女相依为命的家庭束缚作为自我实现的一条路,全是女性的五口之家的崩解其实正代表了一种新的开始。

PAR / 第149期 / 2005年05月号

一出无边浪漫的意象京剧

《三个人儿两盏灯》绝对是网路虚拟世代养成的新一代语言写手写出的新风格之作,那重重叠叠画面、快速短暂的对话情节,受电影、网路、新世代小说影响之深,已是「戏曲之外」的另一个故事了。

PAR / 第145期 / 2005年01月号

气象万千的捷克之音

德弗札克的第七号交响曲写於全民独立自主意识高涨之际,全曲充满英雄史诗、痛快舞蹈节奏、色彩丰富的管弦乐法,以及自我心灵交战的阴暗沉思。马卡尔将整体结构建筑得极为扎实,演得一气呵成相当畅快。此外,慢板乐章充分传达出热情微笑背后隐藏著忧郁哀伤的捷克魂,而快板乐章高潮时所展现的净化情怀也令人难忘。

PAR / 第150期 / 2005年06月号

舞台视觉建构的符号剧场

裸露的剧场灯光悬吊系统,映接上数位影像、电玩、简讯、书写合成一幅后后后现代的虚拟景观,胡恩威用建筑与影像的融接(Dissolve)手段,再现了罗勃.威尔逊的剧场风格,是全剧中最动人的欢景经验。

PAR / 第149期 / 2005年05月号

如何才能「人间情根仔细栽」?

演员表现精采,水准整齐,舞台极富诗意,水墨和窗框,就像这整出戏,给人余味不尽。

PAR / 第150期 / 2005年06月号

我是好孩子,也是坏学生

林奕华和胡恩威的《恋人絮语》,没有让我看到太多企图心的展现,或者这戏本只是两人戏剧定位点的再调整;对似乎必须移向中产、移向大表演厅、移向主流市场的两人,这样的再定位,自然是无可厚非,只是当年林奕华犀利的主题企图与叛逆风格,可不要在这样的定位过程中流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