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专题

PAR / 第235期 / 2012年07月号

陈孟亮 云淡风清 不简单的简单女子

和陈孟亮合作过的诸多演员,可能都有著相仿的感受,她的音乐具有一股安定的力量,像是舞台上的隐舞者,牵引著演员与戏共舞,不著痕迹地烘托著戏剧的进行,对此她戏称自已是「安定灵药」,而这或者正因她不只担任过多种戏曲伴奏,亲身经历过戏曲表演训练的她,比其他乐师更深入理解演员的内在与需求……

PAR / 第235期 / 2012年07月号

周以谦 泥土芬芳醉人 就爱歌仔戏多元亲民

很多人认为,相较於昆曲的雅,京剧的实,歌仔戏是粗俗、简陋的一种戏曲,但周以谦以一种了然大度的语气说:「很多东西,要了解才会喜欢,要懂才会珍爱,交朋友是这样,艺术也是。」其中,歌仔戏的多元、亲民,融合了早期流行歌曲、地方元素的特性,就丰富得让周以谦爱不释手。

PAR / 第235期 / 2012年07月号

打造歌仔戏新音 人才济济可期

除了前文介绍的几位资深音乐设计,在新一辈中也有不少人才,投入丰富歌仔戏音乐的行列,如一心歌仔戏团的驻团乐师何玉光、长期和秀琴歌剧团合作的朱蔚嘉,还有出身台湾戏曲学院戏曲音乐系的陈歆翰。而现代音乐家如钟耀光、李哲艺的跨界参与,也让歌仔戏音乐增添新风貌。

PAR / 第234期 / 2012年06月号

自东徂西 辗转羽化红尘

《蝴蝶夫人》是歌剧大师浦契尼的代表作之一,这部首演於一九○四年的歌剧,剧本灵感来自於从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舞台剧,再融入另一本小说Madame Chrysanthème 的观点。更因为首演出师不利,浦契尼历经多次修改,才完成目前大家常演出的第五版「标准版」。这只歌剧舞台上的蝴蝶,终究在红尘冉冉中,找到不朽的地位。

PAR / 第234期 / 2012年06月号

爬上石板坡 拜访秋秋桑的哥拉巴园

如果在街上问路寻找「蝴蝶夫人」住过的地方,路人会微笑告诉你,那是个叫做「哥拉巴园」的纪念公园。主人哥拉巴娶了长崎姑娘「阿鹤」,也成为《蝴蝶夫人》角色的原型,所不同的是,阿鹤嫁给哥拉巴之后拥有幸福的家庭生活,哥拉巴也终其一生都在日本度过。

PAR / 第234期 / 2012年06月号

殖民时代下 欧洲人眼中的美国与日本

《蝴蝶夫人》的音乐呈现了异国婚姻/爱情要面对的文化、认知、价值观等等诸多差异,作品的成功,也在其他领域引发诸多山寨版,例如音乐剧《西贡小姐》等等。在廿一世纪的今日,於许多人生活周遭,随处可见《蝴蝶夫人》剧情元素的缩影。聆赏浦契尼《蝴蝶夫人》的当下,跨越时空的感受油然而生,更非一九○四年的首演观众所能预见。

PAR / 第233期 / 2012年05月号

幽默自嘲 英国文化的必备基因

英式幽默不像美式幽默直接、浅白,也不像法式幽默总以优雅的反讽姿态看世界,或者透过模仿来嘲弄一切。英式幽默包含了一套迂回曲折的潜规则,英国人不过分夸大,常以云淡风轻的冷嘲热讽来描述事物,与其吹嘘自己,他们更常透过自贬来取悦旁人。  

PAR / 第230期 / 2012年02月号

与逝者协商

导演黎焕雄在指示演员时反覆说著:「这里还不确定,还要想一想,还要再磨。」坐在舞台前的地板上,在各种情境中缓慢思忖那还未生成现实当中的一个,「还不确定。」好像面对记忆的不确定,或面对如同未来未知的不确定,剧场像是一个装载时间的空间,交会著各种已逝或将届的发生。

PAR / 第233期 / 2012年05月号

伤人也唯美 英伦绅士的优雅讽刺

戏谑嘲讽是王尔德面对世界的人生态度,也是他剧作一贯的基调。他最知名的四部喜剧:《温夫人的扇子》、《无足轻重的女人》、《理想丈夫》、《不可儿戏》,无不显露一种英国绅士风雅的幽默,笔调机峰、语言犀利、话中带刺,整体看来却相当优美温文,毫无尖酸刻薄之气。    

PAR / 第234期 / 2012年06月号

浦契尼精心雕琢 脆弱如蝶的异国悲恋

以悲凄哀伤的异国情缘为底,作曲家浦契尼以多首动人唱段铺陈雕琢剧中人的心理转折与情节:从第一幕的幸福婚礼、两情相悦,对照第二幕被夫婿抛弃、竟还被要求带走儿子的悲剧,秋秋桑最终选择「光荣地死去」,哀凄的歌声中,让世人留下永恒的慨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