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与回响

PAR / 第97期 / 2001年01月号

缪斯女神漫步在剧场 看「台湾文学剧场」系列谈文学作品的戏剧改编

随著戏剧观念的改变,由文学改编而成的戏剧作品,部分改编者尝试跳脱写实主义舞台语言形式的束缚,企图在剧场中藉由大量的肢体及各种语言形式,呈现出「在剧场中表演文学」、将气质浓厚的「叙述语言」融入剧场的可能性。这种将文学语言在剧场中的变奏尝试,在「台湾文学剧场」系列演出中,似乎成为一种共同努力的趋势。

PAR / 第84期 / 1999年12月号

没有结束,才正要开始 看「当!莎士比亚碰上小剧场」剧展有感

因?这样的一次剧展,我们可以发现临界点并不是永远只有田?元、萧华文,我们开始看见了其他人,甚至临界点可以就这些人的个人特质,发展出更多元的剧团风景。

PAR / 第89期 / 2000年05月号

用创作抵抗爱滋

相较於美国剧场界对爱滋议题的关心,台湾剧场界对相关议题的创作就显得淡漠了许多。直接改编国外剧作的演出也许可以弥补对问题了解不足的缺憾,但是多花一些心思了解而后的?诚创作,才是艺术家用创作抵抗爱滋的?正意义

PAR / 第94期 / 2000年10月号

备忘图象的沉淀 综观第三届华文戏剧节

如果我们对华文戏剧节的期待不止於一场嘉年华式的大拜拜,如何才能凝聚力量,将演出成果刺激学术上的精进,同时反过来以学术的探讨对演出的品质产生正面的影响, 恐怕是戏剧节落幕之后更重要的智慧沉淀了。

PAR / 第97期 / 2001年01月号

安那其的爱情晕眩之外,残余的艳羡? 《晕眩令人艳羡》的文本再现与重诠

文本的转化,若仅流於拼贴的、絮语般地移植,那么建筑在文字背后闪耀的意象又要如何脱困而去?在平板的「具象化」后,断裂的诗句,显然也失落了在纸面阅读时耐人寻味的空间感与纷陈兴味了。

PAR / 第84期 / 1999年12月号

当莎士比亚遇上临界点……快闪! 临界点剧象录十一周年剧展「当!莎士比亚碰上小剧场」

临界点剧象录团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推出十出作品,其爆发力让许多剧团难望其项背。虽然,本次剧展习作性质浓厚,剧目多流於平板、类型化,也有表演生涩、诠释矛盾等问题;但是对这些剧场新手而言,「临界点」让团员有做戏的机会,有作品发表的管道,让每一出戏有被观?检视的时空,扎实的扎根工作或许并不亮眼,然而做戏的诚意与坚持却是让「临界点」继续走下去的动力。

PAR / 第94期 / 2000年10月号

异地试炼,不完美的平衡 听国王学院合唱团有感

在国王学院教堂那个特定的空间里,经过这几百年的时间,笔者相信,在三十名合唱团歌手和学院教堂的管风琴之间,已经达致某种声响的平衡。一旦到了别的场地,譬如台北的国家音乐厅,人声与乐器的平衡就可能出现问题。

PAR / 第97期 / 2001年01月号

告别「切切如私语」的琵琶年代 「琵琶名家风云录」听后

卓越的技巧已经是演奏者必备的基本条件,传统的?念也在世界文化的加入后逐渐解构。西方的作曲家可以在不具备任何中国传统的意识下为琵琶写曲子,反倒是演奏者?化的涵养应该更是被强调的,从这二场演出已经俨然看到未来琵琶的发展趋势。

PAR / 第84期 / 1999年12月号

黑死病与炼金术 《意象剧场:非常亚陶》的阅读策略

亚陶的论述并不只是以演出的问题?轴心,而是以演出以外的问题?范围,包含了他谈的黑死病、炼金术、形而上学、东方剧场、残酷剧场等各种肉体哲学的思考所形成的「替身论」,尤其更包含了他把剧场做?自己生命的场域,而如何用自己超越了现实的生命状态去思考语言和身体的存在性,这些都是构成「替身论」的网络回路。

PAR / 第94期 / 2000年10月号

关於黎明前的摆荡与断裂,种种 《早安夜车》的自我指?(注1)与虚/实表演

穿过阒黑、隐现、透光、白亮的各个戏剧层次,从梦中的游泳到梦醒之际的现实面,藉著希望、恐惧、犹疑的各种情绪,交错组合而成的每个情节段落,乍似无序地散置著,但不管是导演、演员或编剧,乃至角色的设定,都是依稀相仿地重述、描摹著类似的人生图像――三十岁的而立梦魇或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