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与回响
PAR / 第99期 / 2001年03月号
一曲单弦话苍凉 曲剧「老舍三部曲」观后
北京市曲剧团的团员们有著在台湾不多见,或者说已经看不到的扎实、完整的舞台基础训练,不但有传统曲艺的根柢,更有西方舞台剧的「新」概念,从而在舞台上创造出了一种不失传统风韵,但却写实?敛的表演方式,十分适合用来表现老舍的作品。
PAR / 第100期 / 2001年04月号
年轻的鹰 记李云迪与布达佩斯交响乐团
李云迪在钢琴上的特殊之处是,他在一般人尚未清楚明白自身意向的年龄时,已经能将弹琴为「乐」(ㄩㄝ缣^这件事与其人格特质结合,清楚自己的琴艺为何能说服听者,并且相当了解自己在音乐中想说的是什么;不论那是什么,李云迪起码都做到「说出自己脑子里有的、心里有的、手上有的」;这正是一位演奏家的职业生命是否能延续的关键之一。
PAR / 第98期 / 2001年02月号
我在地下铁的舞台上看舞 世纪当代舞团《走出.出走》观后
《走出.出走》不同於以往观赏的型态,观?与舞者混融起舞,作品反映人们实际的生活层面,引领出无限的可能性。
PAR / 第99期 / 2001年03月号
开不完的春柳春花满画楼 「跨世纪千禧昆剧菁英大汇演」随笔
正由於老戏的表演形式已经一磨再磨,新戏则一切大都还在摸索尝试当中,所以观?不必吝於给新编戏再次上演的机会,或许可以在某些新编戏中寻找足以发展出折子戏的好段落,加工之后再度上台,这样才可能会有新的优质元素汇入传统戏曲表演艺术之中,继续传承下去。
PAR / 第103期 / 2001年07月号
竹林传来梦中的哭声 《竹梦》显现的集体社会意识
《竹梦》的演出深深搅动了台湾人身分认同深层结构的文化记忆,不管中国人,还是台湾人,永远都要在「传统」与「现代」的两个幽灵之间, 找到自己身分认同的基盘,云门舞集大?可说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
PAR / 第99期 / 2001年03月号
在部落与剧场间的山脊上放歌 看「原舞者」之《布农族传统祭仪歌谣――谁在山上放枪》
一场感动人的演出,并不完全取决於是否?对「忠於原著」;演出者与观?之间的共鸣,是成功的剧场首要目标,是形式的坚持等考量所不能取代的。
PAR / 第103期 / 2001年07月号
充满智慧的钢琴家 记普雷特涅夫钢琴独奏会
普雷特涅夫不弹?人「想听」的样式,而是弹自己想达到的境界。当晚的贝多芬奏鸣曲正如他企图想达到的「自然、自如、有效率,展现出巨大数量的小细节, 而不影响整首乐曲计画的全貌」,因而流露出精神上的「交流与沟通」。
PAR / 第99期 / 2001年03月号
落花的心道 看梅卓燕的《花落知多少》在香港
想当年的《独步》在幽幽的大提琴音乐下,与风与伞跳舞,仍犹在耳目;此次放诸福克旺舞团的多位舞者身上,有?化、婉约而飘逸的声音,也有活泼、强壮和豪情的一面;体现了中国传统风韵与德国著重力量质感的成功杂交。
PAR / 第92期 / 2000年08月号
动态艺术进驻公共空间的典型 在北美馆看古名伸的《活.动.画》
《活.动.画》藉由接触即兴的舞蹈观念,试图将动态的舞蹈在静态的画廊和美术馆等展览空间演出。跳出镜框式舞台后舞蹈相貌变得多样,在开放空间中形成有趣的画面。
PAR / 第92期 / 2000年08月号
「各自各」的沈思空间 看香港「各自各千禧舞蹈系列」的「麦高利系列」
今年参与香港「麦高利系列」演出的团体/编舞者,由原来著重香港新生力量走向国际交流的层面,来自日本的松岛诚、南群舞子及动艺等演出团体,各拥有各自的题材、风格与个性,但有一个共通点:沈郁、深忧,叫人迷溺於淡然幽邃的况味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