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活志

PAR / 第220期 / 剧场快门

飞人集社《初生》幕后工作人员制造舞台光影

时间:二○一一年二月十七日  

PAR / 第220期 / 谈画说乐

从写实到写意

台北市立美术馆的「莫内花园」特展,展出法国玛摩丹美术馆典藏的莫内晚期卅余幅杰作。这些以花园、池塘、睡莲为主题的巨幅画作,如何在笔法、用色、风格各方面显得超凡脱俗,而有异於莫内先前印象主义式的风景画?德布西的音乐为何与莫内晚期的绘画较相似,而不是一般人所谓的「印象派音乐」?

PAR / 第218期 / 谈画说乐

骄阳抚爱下的芬芳国度

在马内彩绘西班牙的一八六○年代,巴黎尚未产生重要的西班牙风格音乐创作,必须等到拉罗的《西班牙交响曲》、比才的《卡门》相继问世之后,情况才有明显的改变。拉罗与比才都未到过西班牙,他们只能根据在巴黎听到或看到的,相当有限的西班牙音乐与乐谱进行创作;他们并不在意民俗音乐的考证与重建,而是在创作中憧憬著伊比利半岛独特的精神,表达出一种「地中海式」的明亮、多彩、绚丽的热情。  

PAR / 第219期 / 演员排练日志

邱安忱:这是一个有趣的成长与学习

PAR / 第218期 / 幕后群像

王孟超 从零开始的空间技艺

王孟超强调,空是很好的出发点,但不是所有的舞台都非得被设计成「空的空间」,那样的空变成空洞的空,又沦为硬套形式了。重点在於,不断回到空无一物的创作原点,我们才会对既定的设计提出质疑,然后渐渐锻炼出对空间的敏感度和想像力。    

PAR / 第220期 / 幕后群像

陈界仁 让舞台帮助扩散演员的能量

活跃於当代艺术界,创作类型涵括摄影、行为艺术、录像装置的陈界仁,虽然参与舞台设计装置的作品只有《军史馆杀人事件》与《荒原》,但以精简、诗意而强悍的意象,令人惊艳且难忘。他说他的任务,是「让舞台帮助扩散那能量」,「我常想的,不是台词讲了什么,而是当演员沉默,意象仍然流动。这才是舞台的作用。」  

PAR / 第221期 / 艺妙人物事

林正盛 「女人的命运」让他与豫剧相遇

电影导演林正盛的剧情片中,总是细腻地呈现女人情感的幽微,这也是他创作上长期关注的主题,而这一回,也是「女人的命运」让他与豫剧结缘。第一次执导舞台演出,他就颠覆了原来豫剧团习惯的工作流程,他要求演员先用生活化的语言读本,有了真实的情感基础,再进入戏曲演员熟稔的唱念程式。他对演员说:「我们来演一部电影吧。」  

PAR / 第219期 / 艺@书

文化就是身体X足的文法

从《酒神》、《大鼻子情圣》到最近的《茶花女》,台湾的剧场观众对日本剧场大师铃木忠志的表演美学,相信有著一定程度的印象——风格化的肢体表演、力道十足的语言表达、流畅凝练的舞台画面,在在令人震慑。这些令人动容的剧场演出,也正是铃木忠志剧场理论思考的实现,透过他第一本在台授权的中文专书《文化就是身体》,可更清楚其理念架构与演员训练方法。本刊特选摘书中〈文化就是身体—足的文法〉一文片段,以飨读者。  

PAR / 第221期 / 一本艺术经

孙维新 寓教於乐 天文学者打造剧场梦

知名天文学者,现任台大物理系暨天文物理研究所教授及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馆长的孙维新,曾经是个爱好舞台艺术的「文艺青年」,从京剧演到舞台剧;当他成为一个科学教育者,他也欣然透过他醉心的表演艺术,来传授他一样醉心的天文科学,三年内筹划三场大型舞台剧,展现科学家的戏剧人生。  

PAR / 第218期 / 一本艺术经

Janet 疯玩乐、疯旅游,更疯拉琴

总是以一段独一无二的小提琴演奏为旅游节目「疯台湾」开场的主持人Janet,可不是做做样子,拥有近廿年的古典小提琴训练资历,也曾开过独奏会、参加过管弦乐团的她,手上的功夫不是盖的。这回,她将与国内四位首席同台,登上国家音乐厅演奏,让大家看到她除了带大家上山下海玩耍之外,更有精湛的音乐展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