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活志
PAR / 第224期 / 这样过日子
黎焕雄,在河左岸
剧场人的一天,与大家无异,他们一步一步地设立期限,规划进度,完成计画。他们选择岔路,追求幸福。有时候,战争与和平,生活与伦理,悲剧或喜剧, 并不是因为人性本善或本恶,而是因为人说到底就是人,不是什么别的,不会因为前面加了「剧场」或其他冠称而有所差异。看懂生活跟看懂一出戏之间的关连是什 么?我们是否急著厘清品味取舍,急著去批判,而忽略了每个你眼前的人,都是脚踏实地活著的个体? 黎焕雄导演,朋友们称他「米盖」。 走进米盖的家,会先看到一辆脚踏车和慢跑鞋,你可以从鞋底和胎痕,推理出这家主人的部分线索,他的身材,年纪。接下来的大片书墙唱片柜,会重塑或加深你的 推理,房间空间不大,一个人生活刚好,你知道主人会为什么挺身而出,捍卫或保护什么,他让你恰到好处的试探,这些线索像是迷宫,细微的书尘在木头地板上打 滚。 转过玄关,墙上贴了大幅的Pina Bausch海报,地上则搁著个黑色皮箱,上面摆了台老旧咖啡机压阵。让人看到某种不合时宜,某种过气,某种物件原始的意义,从城市各个角落窜回房间里找到物件原来的位置,然后安身立命。
PAR / 第223期 / 艺妙人物事
林靖杰 用电影和剧场 抵抗遗忘
以台湾小说家王文兴为主角的纪录片《寻找背海的人》中,导演林靖杰以舞台剧、即兴乐团、动画、针孔摄影等形式来展现王文兴深刻的创作世界,也透露了林靖杰与剧场的深厚渊源。从九○年代风起云涌的二代小剧场走来,林靖杰感慨曾有的美好已被遗忘,「台湾是个遗忘之岛,即使年轻人有心,但过去该从何找起?」拍摄纪录片,或许正是林靖杰攻克遗忘的方式。
PAR / 第224期 / 艺@书
打开库存记忆 铺展艺术风景
如果不是文字的优美质地,这些关於各个艺术领域的文字,就会流於知识的堆砌。如果再细看文字的肌理,会发现《室内静物 窗外风景》的文学性又是建构在一种个人生命经验的陈述与回忆。艺术的经验,不光是一套理论和知识而已,更是生命的某个片段实在的感受。
PAR / 第222期 / 艺@书
萧条时期的「伤物」世代
擅长以巧合/命运为经纬,织出结构层叠、宛如故事锦绣的美国小说家保罗.奥斯特,放下繁复的说故事技法,在小说《日落公园》中,以淡而缓的笔触,勾勒出一组美国年轻世代在○八年以来金融风暴下的肖像——受过伤的、茫然失落的、将热情投注於物的人们,悠悠荡荡,在看不见的未来与沉重的当下夹缝中,试图维护内心微小的一簇火花……
PAR / 第223期 / 艺@书
身体教会我们的事
在过度发展的社会中,我们擅长运用脑力智能因应生活,却忘了身体的力量。透过介绍展能艺术的《归零与无限――台湾特殊艺术金讲义》与介绍云门律动的《亲子玩身体――打造孩子幸福成长的八堂课》,或可让习於一味追求卓越的我们,学习如何更自在、更健康,如何持续将自己蓄养得更开阔而饱满。
PAR / 第223期 / 艺@CD
与萧邦的不解之缘 三十四十各展美感
陈毓襄与胡?云这两位不同世代的台湾女性钢琴家,事业生涯有著相似的历程,又分别在去年与今年同样选择了萧邦的作品在台湾发行钢琴专辑,也展现了各自的特色与美感。陈毓襄以最贴近的方式用心诠释,让人感受到一股纯粹之感动;胡?云精确地捕捉了萧邦用音符诉说的所有幽微情绪,,并达到了一种精雕细琢出的空合度。
PAR / 第222期 / 艺@CD
哇!有设计也有爵士!
异业的结盟推广、精采的专辑设计,让聆听音乐增添了多重的趣味。日本服饰品牌UNIQLO把经典爵士专辑的封面放上自家T恤并与「蓝调之音」合作了专辑《当蓝调之音遇上UNIQLO》;台湾的爵士女伶Macy Chen与名设计师萧青阳合作打造了一封封跨越时空的书信,在专辑After 75 Years中娓娓道来。上述两张专辑,不但让我们收藏了设计,同时也收藏了爵士。
PAR / 第224期 / 艺@CD
跨界可以这样玩
音乐演出跨界成风,现在就是要看怎么「跨」才能让人印象深刻?刚来过台湾演出的世界级管乐团「东京佼成管乐团」,在这方面创意令人惊喜,改编已逝流行天王麦可.杰克森作品的专辑更打破过往风格;而即将访台的爵士小号大师泰伦斯.布蓝查,邀请了美国著名的黑人人权学家Dr. Cornel West在专辑中担任一角,也成功制造话题。
PAR / 第224期 / 艺@电影
影展光环加持 好片精采登场
八月份除了暑假抢钱片,也有不少影展大片现身,值得影迷进场体验。如之前在坎城影展因导演言论掀起风波,又有女主角克丝汀.邓斯特以精湛演技夺下影后的《惊悚末日》,话题十足令人期待。还有纪录片导演郑文堂接任宜兰县文化局长后端出的精采宴席——噶玛兰国际短片节,也相当吸睛。
PAR / 第222期 / 艺@电影
台北电影节 瞄准英伦风光
今年的台北电影节的城市主题是「英伦」,透过英国影史上重要影片修复与名导处女作等经典重现,搭上导演艾佛利拍摄作家佛斯特的三部曲,以及精选这一两年新片的「英伦潮流」,丰富的议题、类型多变,还有多部传记式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