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活志
PAR / 第223期 / 艺@电影
艺术人生 艺术电影
艺术家的艺术,与他们戏剧性的人生,常常都是电影搬演的上选题材。这个月的艺术人物电影,有葡萄牙歌后、法国时尚天王、还有历久不衰的音乐家爱情故事……让人从中窥见艺术之於人的影响力。
PAR / 第222期 / 艺@展览
速度的快感、死亡诗学的冲突
中国「七○后」艺术家李晖将酷炫冷硬的雷射光转而作为呈现生命内向思考的媒材,近来并以动力机械展现的强大力量,来对照生命的荒谬与虚幻。此次来台展出十二件装置艺术与雕塑,展现於不同於其他「七○后」中国艺术家甜腻风格的大胆尝试。
PAR / 第223期 / 艺@展览
黄子钦的疗伤实验室 「塑化」生命记忆
物质作为记忆的触媒,是艺术家黄子钦创作上最著迷的「刺点」。这次在诚品信义店的展览「『复刻大王』实验室」,延续他过往将记忆的物件封存在立体树脂方块里的做法,使之变成现代琥珀,这次被他封存的包括个人与家族的成长记忆,也有卅五年前台湾盗版漫画《漫画大王周刊》,还有来自观众的个人物件,多是失恋的回忆。
PAR / 第224期 / 艺@展览
摄影记者镜头前的生死一瞬间
於台湾摄影博物馆预备馆展出的「命悬一线:一一九社会档案」摄影展,邀集多位长期主跑一一九的摄影记者,展出近年拍摄的卅多帧新闻照片。镜头下的悲惨,在在挑战与撞击观者的视觉和思绪。
PAR / 第219期 / 剧场快门
台湾海笔子《蚀月谭》演出前搭建帐篷
时间:二○一○年十二月廿七日
PAR / 第219期 / 谈画说乐
视觉与听觉艺术的汇流
康定斯基与荀贝格都主张,绘画创作应向往著音乐般的纯粹、高超境界,绘画应是一种视觉的音乐。以下是荀贝格的说法:「…眼睛总是专注於具体的事物,因此耳朵应是比眼睛更高级的。假若画作能透过音乐般的节奏、音乐效果来表达内在的理念、内在的意境,则又另当别论,在此状况下,绘画不再只是眼睛所见之物的复制品。」
PAR / 第219期 / 幕后群像
杨妤德 让服装不再只是服装
从编舞家黄翊的《身.音》中舞者令人惊艳的鱼骨装,到去年与黄翊合作「第二层皮肤」实验计画中舞者身上鼓涨收缩、不断变形、令人惊叹的「服装装置」,这些创意的发想者,正是近来备受瞩目的剧场服装设计师杨妤德。不甘於单纯为时尚做设计的她,很早就决心走上剧场服装设计之路,练就一身扎实的实务功夫,而且挑战编舞家的传统思维,在与黄翊的合作中,让剧场中的服装「不只是服装」,也是创意洋溢的「软雕塑」,展现了更多层次的表演美学。
PAR / 第219期 / 演员排练日志
吴朋奉:遇到铃木大师,我真是好狗运
编按:两厅院旗舰制作《茶花女》於二月十日首演,为「2011台湾国际艺术节」揭开序幕,这也是日本剧场大师铃木忠志头一次与台湾演员合作的戏,铃木大师独到的演员训练法「铃木方法」,对台湾的演员有怎样的影响?本刊特别取得《茶花女》两位演员——吴朋奉与邱安忱的同意,刊载他们在脸书上书写的演员排练日记,透过他们第一手的记录,看他们如何进入铃木的剧场世界!
PAR / 第218期 / 剧场快门
云门舞集2高雄卫武营演出前排练
时间:二○○七年十二月廿九日
PAR / 第221期 / 剧场快门
国光剧团后台演员化妆
时间:二○○六年 地点:国光剧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