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活志

PAR / 第220期 / 艺@书

说故事的自由

当自由如空气般理所当然地存在,我们对自由的歌颂,相较於那些仍在不自由的拘禁下奋力呼求自由的人,总有几分锦上添花的虚空。不曾体会过受限与禁制,我们如何能夸夸谈论自由?从这个标准来看,伊朗籍的阿飒儿.纳菲西与中国的章诒和,则毫无疑问地,都可作为持续以书写追寻实践自由的代表人。

PAR / 第218期 / 艺@书

倾颓的堡垒

如果说,尼克.宏比的《失恋排行榜》、卡麦隆.克罗的《成名在望》、罗伯.薛菲德的《我的爱情是一卷自制混音带》曾经召唤出你那混合著青春挫败与甜蜜的音乐回忆,那么创作路数堪称一脉相承的陈德政,俨然可视为台湾音乐青春书写系的新一代教主。《给所有明日的聚会》为陈德政第一本散文集,而其部落格「音速青春」早在国内乐迷间口碑相传。本书为陈德政在廿一个月间执笔写成的全新创作,以时间为枢纽,娓娓道出纽约生活四年半的音乐记事。读此书时,不妨点燃一根蜡烛,播放专属自己的青春专辑,在音乐和文字中,和往昔的美好重逢。  

PAR / 第221期 / 艺@书

创造的美好时代

从日本艺术家草间弥生与美国设计家伊姆斯夫妇的传记中,我们看到了创造的美好,就是自然优游於不同的材质间,以创造之心自在地选择最适切的表现方式。  

PAR / 第220期 / 艺@CD

春之声 键盘上的韦瓦第

什么样的旋律,会不经意间唤起初接触音乐时那份感动与回忆?在这个初春时节,让我们来聆听韦瓦第作品的键盘改编版,体验与原版不同的铮k灵动,在大键琴家维托.朱利安.佛雷与钢琴家杰佛瑞.毕格尔的指下,巴洛克乐音在新世记挥洒奇妙的魔力……

PAR / 第221期 / 艺@CD

纵横古今之气 跨越东西的韵

国际唱片品牌BIS最近与北市国合作了第二张国西乐跨界专辑《气韵》,由法国萨克斯风大师克劳.德隆演绎钟耀光《第二号萨克斯风协奏曲》,其中德隆表现了许多美妙动听的长线条乐句,展现出融合「气.韵」的东西方元素。另一也与北市国合作过、亦属BIS旗下的长笛家莎朗.贝札莉也推出长笛经典曲目专辑,展现扎实功力。  

PAR / 第219期 / 艺@书

找回肉体的呼喊与存在

《茶花女》一剧演出后余波荡漾,但也让人对铃木忠志的剧场美学充满疑问,透过《文化就是身体》这台湾第一本铃木忠志著述集结之作,即便未必能让观众全面释疑,但也提供了另一条解读铃木忠志的蹊径。  

PAR / 第220期 / 艺@电影

奇幻异境vs.文学显影 两影展精采上菜

喜欢影展赶集气氛的影迷们,四月又有影展可以让你大展身手了!金马影展的分公司「金马奇幻影展」,将在四月推出多部奇幻电影,连套带组让你看,肯定过瘾!而喜欢文学的文艺青年们,也别错过这次的「文学大师系列」纪录片,透过银幕追索台湾文学家的身影。  

PAR / 第221期 / 艺@电影

表演上阵,燃烧人生活力

电影以各种不同的风貌,描绘著表演艺术多元的舞台,这个月有剧情有纪录有传记,还有令人忍不住按赞的打击乐怪片。走进戏院,也能感受在表演中燃烧的人生活力。  

PAR / 第218期 / 艺@书

作品是最好的生平介绍

《王童七日谈—导演与影评人的对谈手记》与《骷颅与金锁—魏海敏的戏与人生》皆以传主谈论创作历程与作品分析为传记主体,却不因为集中剖析创作而予人过於专业、阅读艰涩之感,反而透过传主口述创作时的心理历程、反覆琢磨作品的经验,令表演艺术工作者「台上/幕前一分钟,台下/幕后十年功」的个中甘苦跃然纸上,也令读者见识到对「细节」的注重,如何造就艺术大师的耀眼成就。  

PAR / 第219期 / 艺@CD

流浪者三重奏 浓郁而精准的乐音

法国顶尖三重奏团——流浪者三重奏,之所以在创团时冠上「流浪者」这个名字,即明显地向舒伯特致敬,而流浪旅人的特质,更是浪国浪漫主义的重要面貌之一。他们的演奏风格浓郁而精准、活力而富歌唱性。听惯由临时组成的独奏家们,彼此在曲子里竞奏的「重口味」之后,聆赏流浪者三重奏较恬淡但却更能直指音乐核心的演奏,别具一番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