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总编辑的话 Editorial
专栏 Columns
- A Bigger Picture
城市艺波 Cities & Arts
编辑精选 PAR Choice
企画特辑 Special
艺号人物 People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 三谷幸喜 笑?大师五四三 / 文字 本刊编辑部 / 38
- 五大特点 笑傲银幕 解码三谷幸喜的影视作品 / 文字 林芳如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UCLA 东亚系博士候选人 / 40
- 多种类型 横扫剧场 解码三谷幸喜的舞台剧 / 文字 黄资 大阪大学文学研究科博士候选人 / 43
- 从电视儿童到喜剧天王 三谷幸喜 藉喜剧描写人生 打造笑的不思议 / 文字 沈亮慧 / 46
- 谁是本尊、谁是分身? 反转经典的混乱喜剧 三谷幸喜《变身怪医》 / 文字 陈茂康 / 50
即将上场 Preview
演出评论 Review
新锐艺评 Review
企画特辑 Special
聚光灯下 In the Spotlight
话题追踪 Follow-ups
- 「君子不器」的奇幻音乐人生 王正平的琵琶行 / 文字 沈冬 国立台湾大学音乐学研究所教授 / 70
- 难以想像的「亚洲舞蹈」 记香港城市当代舞蹈节之「ChatBox 论坛」 / 文字 李海燕 香港舞评人 / 74
- 是「蓬勃」,还是「乱象」? 香港秋季演艺节目量大爆发 / 文字 陈国慧 香港剧评人 / 78
特别企画(一) Feature
- 多元多彩的活力艺景 马来西亚 / 文字 本刊编辑部 / 82
- 罗惹主义与期待跨越的憧憬 马来西亚表演艺术现况与困境观察 / 文字 谢镇逸 马来西亚旅台剧场、影视工作者 / 84
- 前进大马看表演! 吉隆坡与槟城的剧场巡礼 / 文字 吴思锋、蔡两俊 / 88
- 前进大马看表演! 吉隆坡与槟城的剧场巡礼 / 文字 吴思锋、蔡两俊 / 92
- 在地文化接轨国际 公共空间的多元对话 槟城乔治市艺术节 / 文字 蔡两俊 东南亚表演艺术研究者、舞蹈文字工作者 / 94
- 有机开放 展现表演与环境的多元可能 马六甲艺术与表演节 / 文字 蔡两俊 / 96
- 从文化融炉里 展现新美学 白沙罗艺术中心(DPAC)艺术节 / 文字 蔡两俊 / 98
- 马来西亚印度舞蹈大师依布拉 学习他族传统 发扬拓展新路 / 文字 蔡两俊 / 100
- 马来西亚剧场之母法莉达.美利坚 创建剧场投身教育 铺展艺术之路 / 文字 黄丽珍 新纪元大学学院戏剧与影像系兼职讲师 / 103
- 槟城乔治市艺术节创办人祖希迪 将艺术带进家乡 让在地展望世界 / 文字 黄丽珍 / 106
- 手集团创办人暨艺术总监吴圣雄 透过包容与分享 传达节奏的感动 / 文字 李秋玫 / 109
全球抢先看 World Stage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 两种无须翻译的语言 以2017乌镇戏剧节《狂飙》《水渍》《我们的班集体》为例 / 文字 吴政翰 台大戏剧系、台北艺术大学剧场设计系讲师 / 118
- 引入年轻活水 与国际乐坛动态紧密相扣 2017威尼斯双年展当代音乐节 / 文字 林芳宜 作曲家暨独立策展人 / 122
- 星际大战登上歌剧舞台 与现代社会同步前行 挪威歌剧院《魔笛》 / 文字 邱映洁 / 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