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專欄 Columns
- 演員的庫藏記憶
- 講古—舞思舞想
- 一字一劇場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藝號人物 People
- 華裔指揮暨作曲家譚盾 心中懷抱未來 超越沒有界線 / 文字 李秋玫 / 24
- 日本劇場演員暨編導 流山兒 祥 自由作戲 與世界相遇 / 文字 李建隆 / 28
特別企畫(一) Feature
- 在濃霧中找路、在遊樂場嬉戲 走入PINA的舞台符碼 舞台是一座深淵,她把我們推到邊緣 / 文字 本刊編輯部 / 34
- 高牆、泥土、大瀑布 舞動人生的魔幻旅程 瘋狂、刺激又極致的鮑許美學 / 文字 俞秀青 樹德科技大學表演藝術系助理教授、人體舞蹈劇場藝術總監 / 36
- 她把我們推到邊緣,面對深淵 台灣舞台設計師們談碧娜.鮑許的舞台空間 / 文字 張慧慧 / 40
- 德國舞台設計大師彼得.帕布斯 好奇,打開舞台的無限可能 / 文字 白斐嵐 / 44
- 充滿矛盾與宿命的人生縮影 碧娜.鮑許的《巴勒摩、巴勒摩》 / 文字 林亞婷 臺北藝術大學舞蹈理論研究所專任助理教授 / 50
- 那堵高牆,如何倒下?! 《巴勒摩、巴勒摩》幕後解密 / 文字 張慧慧 / 52
- 1980之後 告別Pina / 文字 林懷民 雲門舞集藝術總監 / 54
即將上場 Preview
企畫特輯 Special
演出評論 Review
新銳藝評 Review
回想與回響 Echo
企畫特輯 Special
話題追蹤 Follow-ups
- 文青夢魂體 「河左岸」劇場美學的形塑與再現 / 文字 林乃文 劇評人 / 72
- 由真實所建構的劇場 是怎樣的「真實」? 克里斯多夫.萊普奇「當代紀錄劇場」講座側記 / 文字 陳佾均 / 74
- 與「偶」同行 嬉遊波蘭劇場 波蘭劇場紀行 / 文字 鄭嘉音 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藝術總監 / 78
- Fraszka偶劇場 無獨有偶《夜鶯》啼唱 / 文字 鄭嘉音 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藝術總監 / 82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 給外行人的第一堂身體練習課 / 文字 本刊編輯部 / 86
- 從疏遠到追求 回返「身體」的蜿蜒路徑 / 文字 謝東寧 盜火劇團團長 / 87
- 舞團開課之一 古名伸 即興就可起舞 身體沒有限制 / 文字 王若鈞 / 90
- 舞團開課之二 無垢舞蹈劇場 放慢放靜 安住當下 / 文字 孫得欽 / 92
- 舞團開課之三 雲門2 讓日常身體輕鬆起舞 / 文字 黃佩蔚 / 94
- 「專業」非唯一 每個人都能跳舞? 舞台上的舞蹈素人們 / 文字 謝東寧 盜火劇團團長 / 96
- 樂手 阿達 解構再重組 找到身體的節奏 / 文字 張慧慧 / 100
- 音樂家 李世揚 肢體接觸是最真實的交流 / 文字 白斐嵐 / 101
- 作家 李時雍 以身體趨近 找到書寫的感動 / 文字 張慧慧 / 102
- 劇場編導、演員 魏雋展 就在生活裡好好玩吧 / 文字 黃佩蔚 / 103
紀念大師 In Memoriam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 歌劇放大鏡下 當代歷史說了什麼? 看紐約大都會歌劇院《克林霍夫之死》 / 文字 鴻鴻 詩人、劇場暨電影導演 / 108
- 剔肉削骨、拼貼重生的《波希米亞人》 看巴黎北方劇院實驗歌劇《咪咪》 / 文字 羅仕龍 劇評人 /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