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评论

PAR / 第78期 / 1999年06月号

花灯姻缘茶山情

全剧的基调是轻松诙谐的,散发出浓郁质朴的生活气息。虽然就剧作的深度而言,没有历史剧深沈的人文底蕴,也没有公堂戏鲜明的政治嘲弄,但却体现出市井百姓挣脱礼?规范,主动追求情爱的?实情感,也侧面地表露了客家性格的坚韧与执著。

PAR / 第78期 / 1999年06月号

「滑稽」与「戏」的关系 谈浙江「滑稽戏」的两出戏

调笑戏弄、讽刺滑稽,一向只求效果,不究逻辑思维。然而受制於写实风格与传统严谨的编剧手法,这两出「滑稽戏」原本拥有的一双超现实的想像翅膀,不但中途折翼;与其他正统的戏曲剧种较之,它更显得贫弱苍白。

PAR / 第79期 / 1999年07月号

粗制滥造的女人情事 评俳游场之《我和春天有个约会》

就如同去年台北故事剧场的《花季未了》一样,俳游场《我和春天有个约会》的演出,其实相当程度地反映了本地近来「怀旧」与「女性观点」的文化风潮。但《我》剧的演出,不仅无法建立起任何观点,甚至连原著剧本中的温柔与抒情,也被破坏殆尽。

PAR / 第74期 / 1999年02月号

大师同台重奏成竞奏

除了拥有「技巧无懈可击」的共通性之外,阿胥肯纳齐的冷峻工整与祖克曼的感情奔放或哈瑞尔的和煦柔腴,可说是南辕北辙,非常不搭调。因此他们的演出,并非建立在亲密的合奏关系,反倒像是互较高下的竞奏。

PAR / 第79期 / 1999年07月号

仲夏一梦分古今

艺术学院的这一场制作,造境元素虽有前例可寻,却是「莎士比亚产业」在台湾剧场终於「现代化」的见证,证明台湾也可以有导演莎剧的条件。虽然马汀尼所塑造的熹波丽塔没能形成足以统摄整场演出的诠释观点,却充分表现莎剧结构均衡的大奥妙。她使我们相信,台湾剧场也有可能内化莎士比亚的戏剧经验。

PAR / 第74期 / 1999年02月号

台湾商业剧场的新契机 评《天使不夜城》

从电影搬上舞台的作品,基本上都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商业性,如此才足以支撑「搬上舞台演出」的效果。果陀所选择的费里尼《卡比利亚之夜》,虽然不是一部大多数观?都熟悉的电影,但是苦命又乐观的妓女和落魄夜总会主持人之间没有结果的恋情,却具备了音乐歌舞剧必要发展的可能情节。

PAR / 第78期 / 1999年06月号

电视剧乎?歌仔戏乎? 评《梨园天神》

许多严谨的考虑,在歌仔戏表演中变得无关紧要,这是否意味著进入电视界的歌仔戏,终究已经像电视剧一样,日益地商业化、商品化,以观?的口味做?制作的标竿,以通俗有力的趣味,得到双向的满足,即使回到专业的表演舞台上,亦不能改其「本色」。

PAR / 第77期 / 1999年05月号

创新与求变的现代川剧《变脸》

魏明伦以其一贯唤醒女性意识、尊重女性社会角色的关怀与省思,创造出狗娃与水上漂这一对祖孙,其实也是另一场男女议题的争辩。只不过他将重心从男女关系转化成?祖孙情感,更符合传统苦情戏的特质。

PAR / 第74期 / 1999年02月号

意识流的拼贴,终究是一场梦 评《皇帝变》

整出戏是一幅意识流的拼贴,虽有神秘意境,但事件的轨迹却模糊难辨。剧本刻画人物与情节用尽极巧、非常细琐,但大量却片断的历史讯息以及过多全知观点的?述,让这场皇帝梦像喃喃自语的散文篇章。

PAR / 第79期 / 1999年07月号

君去有拙时,?有拙时

对於一个肩负有别於其他剧团「使命」的演出团体,在呈现老年经验时是否对演出的手法能有妥切的安排,而不致使技巧上的问题影响到整体表现,这不但是演员,更应该是编剧、导演、设计者必须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