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 | 演出评论/戏剧
仲夏一梦分古今
艺术学院的这一场制作,造境元素虽有前例可寻,却是「莎士比亚产业」在台湾剧场终於「现代化」的见证,证明台湾也可以有导演莎剧的条件。虽然马汀尼所塑造的熹波丽塔没能形成足以统摄整场演出的诠释观点,却充分表现莎剧结构均衡的大奥妙。她使我们相信,台湾剧场也有可能内化莎士比亚的戏剧经验。
国立艺术学院戏剧系《仲夏夜梦》
5月21?23日
5月28?30日
国立艺术学院人文广场露天剧场
《PAR表演艺术》 第79期 / 1999年07月号
艺术学院的这一场制作,造境元素虽有前例可寻,却是「莎士比亚产业」在台湾剧场终於「现代化」的见证,证明台湾也可以有导演莎剧的条件。虽然马汀尼所塑造的熹波丽塔没能形成足以统摄整场演出的诠释观点,却充分表现莎剧结构均衡的大奥妙。她使我们相信,台湾剧场也有可能内化莎士比亚的戏剧经验。
国立艺术学院戏剧系《仲夏夜梦》
5月21?23日
5月28?30日
国立艺术学院人文广场露天剧场
《PAR表演艺术》 第79期 / 1999年07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