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评论
PAR / 第320期 / 2019年08月号
夜市身体 饶舌台湾
她/他们口中或者都喃喃自语,但观众毋须回答或专注,「各自表述」是台湾社会目前的「共识」,《台湾制造》极嘲讽地打脸了自我提问。一、二段演示「我思故我在」,每个人都可以主宰自己的身体,与其说《台湾制造》为观众拼贴了一幅混种的文化身体,毋宁说,我们终究难以找到一个社会身体,可以承载文化、社会、政治、历史的台湾人大写的身体。
PAR / 第320期 / 2019年08月号
回归宇宙原貌的探险
森林转变成了一片无垠广袤的境地,与一开始的城市相较,形成了自然与文明、无限与有限的对比。这样的境外世界看似神秘而诡谲,无边无际,但又同时带有未来感,呼应著小红帽心之所向的外太空世界,似乎也意味著此般希望,看似无可捉摸却又充满著无限可能,深具寓意。
PAR / 第320期 / 2019年08月号
悲伤在锣钹喧腾里轻轻摇晃
欢闹之余,看似无意识、受苦、扭曲著的肉体,反映了人终其一生的泅泳、艰苦,在人生的最后一场欢闹、荒谬中,走向无可避免的告别。但,那些在初次演出时精采的杂技表现删去了许多,具有画面感的技艺表现被代换成纠缠而无意识的肢体表现与互动,带有诡谲气氛的表现与灯光设计,也因在阳光强烈的棚下演出而少了几分民俗技艺具有的神秘感。
PAR / 第320期 / 2019年08月号
过去的现在.未来的未来
相对单纯、随机,甚至是缺少因果关系、逻辑贯穿及妥善结局的叙事,与仍有成长空间的演员,《永》很难被认为是部成熟的作品。但,有意编排情节、配置做工的「培育—演出」一体到位,则让「少年歌子培育展演计画」的「培育」必须被一同思考。也就是,重点不是完成作品,而是意图将歌仔戏的传承、积累与变革带往什么方向?
PAR / 第319期 / 2019年07月号
归返与离家的练习
?优座始终著力於一种「动态」的方式去「尝试」逼近某种样貌,从《那顿饭》来看,便是一种「归返与离家的练习」——而此处的「家」是戏曲,作为一种原初,也回应情节。但,诚如《那顿饭》将家慢慢解构与重组后,觉察到家的多元,也就是从原生血缘到组织家庭的不同可能;由此出发,是否该去想像或建构其欲前往的方向或出口,以及所要表现的美学呢?年夜饭之后,是该迎接新年了。
PAR / 第319期 / 2019年07月号
未来在何方?身体为何物?
整体而言,《未》剧在身体的表现仍稍嫌拼贴,许多的符号、情绪表现都可以看到是直接因袭自传统戏曲。这理所当然是一种经营策略,让观众看见戏曲的细腻、雕琢,甚至和当代剧场的身体运用相互辉映,对照出更多的思考。只是,当《未》剧被定位为一部当代戏剧的同时,演员究竟要丢掉多少东西才能够长出新的模样?
PAR / 第319期 / 2019年07月号
2020的抉择
藉由掌握发语权,诉说一段过去的历史,有著政治意识的观众,很难不揣想本制作背后的政治意图。然而保家卫国与国土认同的题旨,在被殖民的命运下显得可笑——保哪个家?保哪个国?剧终时,创业团队了解到明知打不赢还要打,是因为不打才是真正的输;重点不在结局,而是选择。
PAR / 第319期 / 2019年07月号
以「家」为起点,走出新局
全戏未以过於戏剧化的贯穿事件来处理主角莉莉的问题,反而将之暗藏於许多日常片段里,这些日常与平淡成了全剧底色,让诙谐、梦幻与回忆的色彩偶然出现的时候,更显得斑斓而可贵。整场下来,细腻而不耽溺,温情而不滥情,并且充满著类似现场集体创作的能量,使物件剧场的叙事形式兼具感动、张力和深度,就许多层面来看,都可说是近年来难得的佳作。
PAR / 第319期 / 2019年07月号
普雷的五千道灰阶:多重宇宙中的音乐感知
年逾耳顺的普雷特涅夫整场均以偏灰暗的色系诠释这四首风格各异的作品,恍若以暮年观点重新批判原本在青春洋溢中带点谐谑不羁的莫札特,并将本已深不可测的晚期贝多芬推向无穷黑洞!整场演奏所营造的色调虽显灰暗,但那是一种属於需要静下心来耐性品味的多层次苦感,及不经意间突发的淡淡回甘。
PAR / 第318期 / 2019年06月号
童话、现代在黑暗空间的联系
由灯光呈现场景,如树影变化,或呈现床、门的意象,此简约让黑暗的「形状」被强调,「空」则减弱了戏剧的假设性,调度上,也并不避讳说故事的人与角色其实处在同一时空。本剧「少即是多」的舞台风格,善用黑暗於视觉与心理上的呼应,并让叙述的力量饱满,演员有如被动地让叙述推进。这风格后则延续至《仙杜拉》、《小木偶》改编时,黑暗的运用更使得凝聚力量强烈,童话中的细缝被舞台上的物质性放大延伸,达成其剧场美学的独特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