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评论
PAR / 第85期 / 2000年01月号
跳出眼泪跳出窠臼
这群受过学院派肢体训练的编舞者们,在《收集眼泪》里试图将老方法和自身体会出的新意融合,虽然对议题的探讨不够深刻,却能够迎合新世代观?的口味,整场表演多元而好看。
PAR / 第50期 / 1997年01月号
音色的追求还是音乐的探索 澳洲雪梨交响乐团的几点思考
德华特制造出来的音乐,片段片段听,都还算漂亮,但整个摆拢时,却像被剪断的珍珠项炼,珠落遍地,串不到一块。或许德华特认?要让雪梨交响乐团受到国际瞩目,音色和音响效果的精进要比解读作曲家隐藏在音乐中的讯息更?重要。但音乐若将作曲家欲表达的讯息抽离,尽管其外表装饰得再绚丽,还是经不起考验。
PAR / 第85期 / 2000年01月号
小亚细亚网络的忧郁 评大阪银幕游学剧团《郁》
?一次由缓而快、由弱渐强的焦躁与狂乱;每一次肢体的力的贲张与跌宕;?一次横越全区的交叉与摆荡;这些藉由情绪、肢体、与音乐产生的?述表现,对熟悉剧场在?别现代主义之后实验发展的观?来说,其实并不陌生。佐藤的确是掌握了新语言的「技术」。然而,由此技术而来,最后展现到观?面前的,才是创作的最终目的与评价所在吧?於是,《郁》剧中大量「线」的意象呈现就必须被重新审视。
PAR / 第50期 / 1997年01月号
至情至性的包?天 歌仔戏《?天难断》与豫剧《包公误》
由中视歌仔戏团演出的《?天难断――陈世美与秦香莲》中,我们看到了包公蒙蔽昏聩的一面;在国立国光豫剧团演出的大陆剧作《包公误》中,我们见到了包公刚愎自误的一面。剧作家尝试以新的观点来编撰「翻案戏」或「改编戏」,提供给观?多元的视野去思考剖析人性的复杂面;同时也深化了包公至情至性的本色,还原了「人」性中所可能产生的偏差谬误。
PAR / 第85期 / 2000年01月号
荤腥不忌的「正宗南台湾」作风? 评《鱼水之间》
多处场景转换时失焦的情境切换,显得演员舞台专注力与训练的不足;部分充满娱乐氛围、但形式与内容两相歧异的夜市歌舞秀口味,非但无法令人认同此?「正宗南台湾」作风,反将通俗化的生活场景一路推向庸俗化的高峰。
PAR / 第50期 / 1997年01月号
此《钦差》非彼《钦差》 河洛的果戈里很「歌仔」
「免吐!(唱)夏荷两钱,冰糖三两,味甘性平……一帖你就好离离!(白)这款好东西你拢勿会晓试!」 改编,在艺术上要求的是表现手法的创新,思想上则强调进一步深化原著精神。河洛歌仔戏版的《钦差大臣》,从艺术手法而言,确实展现了其他国家其他剧种所没有的特色。然而?以生、旦行当来设定男女主角,可想而知发展出来的剧情必然相去原著十万八千里,更遑论原著精神了。
PAR / 第50期 / 1997年01月号
过於执著的《钦差大臣》
艺术学院这次《钦差大臣》的制作,虽然隐约抓住了果戈里的导向,却无法大胆地往前,以致於整体看来原地不动,在中规中矩的气氛下,浪费了与原著发生互动的机会。
PAR / 第50期 / 1997年01月号
开错剧作家的门? 关於果陀的《开错门中门》及艾克鹏的剧本
无论从题材与形式来看,还是从制作效率来看,中西题材兼容,表现形式多变的果陀,一直展现著旺盛的企图心。这次,果陀推出的《开错门中门》并没有开错门,甚至开了一扇精采的门;只是,我们错失了里头更深处的宝藏。
PAR / 第50期 / 1997年01月号
让身体High,也要让心自由飞扬! 论光环舞集《框架》的?诚与局限
《框架》作?创新肢体可能性的尝试,虽然仍属实验阶段,形式与道具的使用上,或许曾受到一些国外舞团的影响,但并不损其?诚;不过,未来如果只是换一种形状的「框架」实非正途,也难以造就一派以舞者身体?主体、深富动作自觉的风格。
PAR / 第50期 / 1997年01月号
克难的飨宴,坚持的热情
台北芭蕾舞团去年十一月起,便开始「芭蕾飨宴」一系列的巡回演出,最令人动容的,是看见许多已经进入社会的舞蹈专业学校毕业生,在薪水微薄的情况下,依然在舞蹈界中,秉持原有的热情,努力不懈,忠於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