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评论
PAR / 第93期 / 2000年09月号
「没」插电的贝斯声 评查理.海登西岸四重奏
?理.海登的演出,显然企图保有唱片中风貌,但明显地录音中较易凸显贝斯清楚的旋律线构思,甚至发动乐团的乐念,然而在现场音乐会并没有激荡出太多Live的惊艳。
PAR / 第143期 / 2004年11月号
拜月计画的寓言嘉年华
杂技与其他表演艺术和戏剧的结合关系,应当不只是字面上附会的意义,仍有赖编导更进一步深入了解杂技的表演特质,否则转化之间所出现的牵强情况,将使得杂技终究也只是单纯的表演而已,无法与戏剧内容做更有机的结合。
PAR / 第143期 / 2004年11月号
成功的遗憾
相较於近年多出成为热门话题的音乐/歌舞剧,《天》剧素朴平实,堪称小而美,未见大而不当或者炫目不实的浮华幌子,编剧、导演、表演、设计等环节的表现皆在水准之上。但不知是否限於音乐剧的创作宿命,情节从开始便像是一列对号快车,驶向毫无疑问的终点站,铺排之中少了需要期待的意外。
PAR / 第136期 / 2004年04月号
框框的魔咒
除了《泣湖》表演动线采直线而贯穿观众席,其他表演空间的运用仍未跳脱镜框舞台视野。那个无形的「镜框」依然在创作及表演的过程中如潜意识般被遵循著。在具备戏剧仪式特色的演出中,镜框俨然成为一个框框的魔咒,削弱了原始力量的迸发。
PAR / 第143期 / 2004年11月号
在高处领略生命之孤绝
延续《断章》中藉由群舞重复性动作的积累而产生的节奏性张力,《在高处》更进一步以舞者强烈的身体语言「呐喊」出当代灵魂最深的恐惧——在人群中面对自我绝对的孤寂。於是不止一次,舞者们聚拢舞台中央,面对观众,双手抓膝,不可自抑地剧烈抖动著四肢与躯体……
PAR / 第136期 / 2004年04月号
狂放与狂歌
PAR / 第136期 / 2004年04月号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PAR / 第143期 / 2004年11月号
在公主与巫婆之间
透过角色之间充满暗示性的关联,卓庭竹似乎暗指著她们其实是同一女子的不同面向。舞作中间的短暂一幕里,数名女子一字排开,在强光照射下以不同姿态贴墙而立,既像展示躯体的女郎(模特儿、阻街女子…),又似西方历史上猎巫行动中被控以女巫罪名而等待处决的女性。
PAR / 第136期 / 2004年04月号
细致+敏锐+默契+创意
技巧甚佳的克莱曼藉著数首管弦乐、室内乐的弦乐改编曲,透过他那训练有素、默契无懈可击的弦乐团,呈现出富於室内乐精神的精准,明确、纯粹。
PAR / 第136期 / 2004年04月号
谱中玄机,有待参透
范雅志与他的同伴们,虽熟捻现代音乐的演奏技法,却没参透总谱里的玄机,只看到四位演奏者击出一个又一个漂亮的声响,努力演出或点描、或渲染的声响意境,却没有建构出一片完整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