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评论
PAR / 第119期 / 2002年11月号
除了掌声之外
《永远的微笑》让我们看到创作者对自己的怜悯与温情, 最终陷入一种自我沉溺的困境,或许这可以被转化为表演的魅力, 但对必须保持冷静批判(critical)的编导来说,就会是一个极为严重的问题。
PAR / 第119期 / 2002年11月号
与传统共舞现代
Kaash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过於舞台的布景与其对整体舞作所造成的影响。湿婆神和其相关的宇宙观概念对当今量子物理等科学的启发是阿喀郎・汗深感兴趣的主题,现代人对宇宙的「终极关怀」――黑洞於是成为舞台设计的重点。舞台上的黑洞,看起来像是一架巨大的电视萤幕,而黑洞前的舞者必须对抗黑洞对观众的吸引力,他们必须靠持续舞动,才能切断观众视线与黑洞之间的直接联系。
PAR / 第120期 / 2002年12月号
没有火花的平稳航行
伯明罕市立交响乐团(CBSO)向来为人称道的反应灵敏与高超素质,似乎并没有在这场音乐会充分展现。而拉图与CBSO在录音中每每将乐句结构打破,予以重组而焕发新意,在此也不常见,这不仅是「没有拉图的CBSO」(CBSO without Rattle),也是「没有碰撞出火花的CBSO」(CBSO without rattle)。
PAR / 第120期 / 2002年12月号
基洛夫继往开来, 费兹曼苦思出路
大提琴在第一乐章的副题、低音提琴的拨弦皆为美妙非常的潜在声部,犹如地底河流汩汩潺潺,清晰而不抢眼,令人感动不已,唯有洞察力深刻的指挥与训练有方专业素养深厚的乐团团员才能做到。
PAR / 第120期 / 2002年12月号
摇摆摇进音乐厅
温顿在整个乐团的演奏中所展现的吹奏语法,是非常线性柔和的,整场音乐会中没有听到他吹奏那种小号常有的飙高音。只要是合奏的同时,他的吹奏跟其他乐手一样是包容圆润的,不会因为自己的名气而猛烈表现。
PAR / 第120期 / 2002年12月号
走上回头路的艰困挑战
《流转》的舞者身体表现并不平稳,新旧面孔的肢体质地不同,再加上〈水〉一段的舞句不如编舞者想表达地那样流畅,反而更呈显出舞者身体训练的时间缺憾。此外,刘绍炉在独舞时试图展现纯粹的身体自觉,虽然显露出他长时间发展「气、身、心」合一的身体质感,但舞台呈现也许可以透过其他舞者传达。
PAR / 第120期 / 2002年12月号
融汇多元,芭蕾展新意
台北芭蕾舞团以芭蕾为主轴,纳入不同属性的编创者为「芭蕾另一章」开启一扇不同传统风貌的芭蕾演出。对於这些各有专精的舞蹈工作者而言,是一次异质的撞击,不仅为自己增添创作经验,同时也展现舞团拓展多元走向的意图。但是如何在添加各式物象或手法的同时,避免喧宾夺主,模糊芭蕾界线,对编舞者而言是项挑战。
PAR / 第120期 / 2002年12月号
由汉入京待新诠
此剧中的金登科是十足的腐儒,胆小如鼠、欠缺常识,遇事又懦弱无能、毫无主见,直到被命运牵著鼻子走,才被逼出灵感、逼出机智。对於这样一个人物,朱陆豪将表演定位在「穷生」,其中落拓窘迫心境的拿捏还算得宜,然而从原本欠缺斗志的狼狈窝囊样,却一路遭逢「瞎猫碰上死耗子」的奇巧机缘,其间的反差就是演技的一大考验了。
PAR / 第120期 / 2002年12月号
在分歧点渴望交集的受虐灵魂
三出戏的内在精神有许多可以连结呼应之处,却各自独立存在,还没有充分「跨越」各自的框框,情节线索、演员的角色分际仍然泾渭分明,不容有余裕创造更多戏与戏之间交集和对话的「玩」法/呈现形式,倒是平添了几分相互较劲的意思。
PAR / 第108期 / 2001年12月号
以永恒姿态浴在时间流动 评凡格罗夫及名家乐集
即使他的速度与其他乐手有所龃龉,却平添即兴的逸趣与刺激。这种马戏团式的炫技是凡格罗夫演出风格的一部分,他说不上高挑的身材,略微蓬松的长裤,有点滑稽的脸孔,如果加上一顶帽子和一撮胡子,活脱就是个卓别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