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评论
PAR / 第143期 / 2004年11月号
代打指挥上阵,马勒丰采不减
下半场主打马勒的第五号交响曲。马勒在此曲里摆脱其先前的声乐影响,让对位成为乐思发展与纹理的标竿,并且将各类乐器的潜能拉到极限,创造全新音色。纳札瑞难能可贵充分掌握到这个要点,将马勒的复杂配器铺陈得极为清晰透明,爆棚总奏时仍能听出各声部的微妙细节,五个乐章之间的逻辑架构也处理得极为严谨扎实。
PAR / 第136期 / 2004年04月号
一场深具启发性的放松之旅
「纽约之声」在合唱编曲上动了手脚,听起来反而不太热情却十分温暖,保罗・赛门曲目更流向古典化的美声合韵,最轻松的反而是艾灵顿公爵曲目跟孟克的“Round Midnight”。这样用尽心思地新研究合音、编曲变化,证明「纽约之声」拿下葛莱美奖根本不靠录音效果。
PAR / 第119期 / 2002年11月号
几何狂飙的新舞风
经过几次的队形转换,五名舞者最后背对著观众站在舞台下方。望著方形的黑洞、舞者舞动的身躯逐渐停息,只剩下代表湿婆神的男子继续地扭动。累积简单的动作语汇以及空间组成,阿喀郎・汗在《倘若》中成功地统合舞蹈、美术与音乐,呈现出既单纯又复杂、几何狂飙的崭新舞蹈风格。
PAR / 第119期 / 2002年11月号
逐时间之浪
「逐浪」的三支舞作虽然个有特色,却可以理出一个共同的主题――时间,时间在舞者的动作语汇中流露出来也在一幕幕舞蹈情境中表现,尽管年轻编舞者的作品不尽成熟,时间就是给他们机会的重要元素。
PAR / 第119期 / 2002年11月号
与独奏家共舞探戈的挑战
NSO的进步是有目共睹,但是乐团的总合(collective)精神尚属浑沌。理想上,在协奏曲中唯有呼吸、音色、音准都达到成熟稳定的乐团才有可能不自乱阵脚地与独奏者互动,而NSO在过去这几个乐季中的表现显示出其自体的协调还具有相当的成长空间,在交响曲的表现与协奏曲的表现时有落差。
PAR / 第85期 / 2000年01月号
主奏与协奏之间的失落 英国室内管弦乐团与朱彤
在协奏曲中乐团虽处於伴奏的地位,但主奏者脑海中必须共存著管弦乐的部分,两者相辅相成,否则就很容易迷失自己。
PAR / 第85期 / 2000年01月号
阳刚之美以外 听殷承宗钢琴独奏会感
如此充满内在、亲密感受的乐曲一到了庞大音乐厅中,自然就无法保有原来的气氛与特质了!然而,殷承宗手下的〈雪泥踪迹〉仍然成功的显现了雪地里孤寂苍白的特色。
PAR / 第85期 / 2000年01月号
迷你奇特的乐团BOYAN
秉承了俄系音乐演奏的传统,Boyan的音响非常地炫丽;尽管全团的编制只有四十余人,他们所演奏出来的强音与低音,都相当地丰盈,丝毫不输给正式编制的乐团。
PAR / 第85期 / 2000年01月号
追求东方气韵的芭蕾 台北芭蕾舞团五周年演出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舞者们在情感的表达、技巧和体力,都有明显的进步,表现可圈可点,令人可喜。台北芭蕾舞团目前虽?半职业芭蕾舞团,要成长?职业舞团指日可待。
PAR / 第85期 / 2000年01月号
舞出生命之洋流 评光环舞集《黑潮》
婴儿油舞蹈中特有的身体运动方式以及无阻力的流动感,恰与「黑潮」海洋的意象作了形式与主题间最贴切的结合。纵然《黑潮》的少数段落仍如朴玉,?待琢磨,但〈春生〉、〈夏潮〉等景已如璀璨的钻石,?人惊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