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评论
PAR / 第152期 / 2005年08月号
如影像般的生与死
演出中运用电视影像播放出如葬礼、老国王鬼魂,乃至於娥菲丽之死等等片段,彷佛一切都是哈姆雷经常携带的小型摄影机所记录的生命片段,更呼应了剧终悲剧造成之后,何瑞修与挪威王子对於哈姆雷悲剧的感叹。
PAR / 第152期 / 2005年08月号
幽暗心灵的再生
编剧上,刘亮延的语言令人想起已逝导演田启元剧本里文白夹杂、古今共融、尖刻讥讽的文字魅力,只是,《曹七巧》尽管创意同样出自於意念,但其喋喋不休的琐碎赘语更形贴近生活的真实层面,而所搭配包括京剧语言、唱腔和身段的各种风格化肢体表演,以及既东方也西式的服装造型,更产生一种既现代俗艳又古典风情的苍凉美感。
PAR / 第152期 / 2005年08月号
真正恐怖的不只是人间蒸发
问题其实不在於《恐怖酒吧》的创作手法是否违背了戏剧创作的固有教条,而在於廉价爱情故事里的人物遭遇除了让我们真的感觉「无聊」之外,还有什么可以让观众延伸思考的?那座神秘的厕所,除了功能性地让人间蒸发出现在舞台上之外,还有没有多一点实质的线索引导观众回馈到自身的生活本质?
PAR / 第151期 / 2005年07月号
少一剂活水的「三合一」
整体来说,《三合一》的演出拼凑梳理不出清晰的创作意念,在编、导、演三合一的融合上,也仍然需要注入一剂催化的活水。
PAR / 第155期 / 2005年11月号
充满创意的魔镜
在《雪后与魔镜》中,「创意」成为将舞台上的一切变为美好的魔镜,在流畅而富有动感节奏的舞台画面中,找回了游戏与想像的本质。
PAR / 第152期 / 2005年08月号
精雕细琢每一个乐句
戴尔夫斯对每个乐句都深思熟虑、精雕细琢,整个演奏密度极高。下半场斯特拉温斯基《火鸟》系采用一九一○年全曲版总谱,而非一般常演的组曲版。团员至此对指挥的认同似乎已经High到最高点,他们众志成城发挥压箱底功夫,将斯特拉温斯基鬼斧神工的缤纷配器和情节内容刻划得活灵活现。
PAR / 第155期 / 2005年11月号
爱上麦可
整场戏,编导以极其跳跃又极其敏锐、慧黠的手法,将近百项八○年代曾经发生的人、事、物,拼凑在近两小时的戏里。如此绵密、不著痕迹的补钉式文本,让人对编剧连缀能力大感佩服。但一再东拚西凑,即使衔接手法五花八门,让观众不致沈闷,但游戏久了,不满足感就浮现了。
PAR / 第152期 / 2005年08月号
当电影配乐走进音乐厅
或许在演出人员有限的情况下,为了创造与原声带类似的效果,在音乐厅中使用合成器制造类似卡拉OK的节奏回路与音效乃情有可原,然而现场收音消弭不同音源位置的差异、把所有声部全部混在一起,却让人不明就里。……
PAR / 第151期 / 2005年07月号
戏曲现代化的尝试
两出戏传统戏曲的演出意味较为浓厚,现代剧场仅仅作为一种运用表现的元素,至於现代观点的诠释则未被加以著墨,这是较为遗憾之处。
PAR / 第152期 / 2005年08月号
让观众自由体会威尔第的「最后笑声」
饰唱法斯塔夫的尤卡.拉斯莱能音质圆润漂亮,状态绝佳。其喜趣方面的表演颇为自制,不以夸张为尚,适度传达出时不我予的无奈与悲哀,诠释角度比较接近朱里尼的意境,面临人生晚秋的听众应该会觉得心有戚戚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