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评论

PAR / 第160期 / 2006年04月号

「恶」之必要的联想

《恶了》在脉络清楚的情节线条中,推向荒谬的喜剧情境,演员默剧式的作业员动作更掌握了全剧的节奏。从剧名到演出,透露出极富巧思与相当纯熟的一面,是小剧场中难得的小品。

PAR / 第160期 / 2006年04月号

展现令听众耳朵出油的魅力

第二组曲目包括多首耳熟能详的巴罗克名曲,无论巴赫《G弦之歌》、帕海贝尔《卡农》、马切洛的D小调双簧管协奏曲还是韦瓦第《和谐的灵感》里的《第八号协奏曲》,他们都奏出足以令聆者耳朵出油的魅力。

PAR / 第160期 / 2006年04月号

每一曲,都像金钻打造的小宇宙

下半场演出舒伯特的降B大调钢琴奏鸣曲,这是作曲家器乐曲目的天鹅之歌,全曲写得销魂、冥想、内省,具有无尽的旋律创意和梦幻情怀。蕾昂丝卡雅弹出充满催人落泪魅力的美丽歌唱线条,左右手触键晶莹剔透,和声纹理无比清晰,动态依然巨大,精神内涵深不可测,一路迂回所酝酿对人生的无限渴慕与依恋,使结尾的白热化解决,情感力道强劲到几乎难以承受的地步。

PAR / 第157期 / 2006年01月号

临终前的异想世界

如同创作者对演出的期许,《在世界的房间》是轻盈与幽默的,尽管诸多元素的整合仍有待梳理,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衔接藏有许多停滞的空拍,在小丑出场和逐帽、玩球的段落都有稍嫌缓慢的节奏,全剧空间处理和画面对比的安排上也有些许瑕疵,但整体而言情感是真挚的,意念的传达是明确的。

PAR / 第157期 / 2006年01月号

总能令人连连惊艳的魔鬼提琴手

西伯利亚女作曲家奥尔巴赫《圣母悼歌的对话》,系对裴高雷西名作《圣母悼歌》素材做现代透视,克莱曼和中提琴独奏者尤莉珠娜天衣无缝的搭档,加上弦乐团冷凝坚毅的表情,所唤起抱著基督尸体哭泣的圣母影像,感人肺腑。

PAR / 第157期 / 2006年01月号

诚意十足,让乐迷喜出望外

下半场理查.史特劳斯交响诗《英雄的生涯》,拉图认为理查.史特劳斯《英雄的生涯》表面上讲他自己,其实另有所图。於是将这首一般认知下耍弄漂亮管弦乐法的作品,巧妙赋予罕见的精神深度。乐团在此充分展现天下无敌的气势,合奏精密度天衣无缝,动态对比幅度宽广,弦乐如歌,木管香醇,铜管似金,所有环节均无懈可击。

PAR / 第157期 / 2006年01月号

华美包装盒中的青涩果实

本场音乐会中,演出者表现自身才华的企图溢於言表,但美丽的包装下,还是需要扎实的内容,才能通过巨星之路的严苛考验。

PAR / 第153期 / 2005年09月号

「发现马勒系列」的壮丽句点

简文彬对乐曲节奏步调的掌握,以及对高潮的塑造与释放,都充满信心,让群集舞台上数百人众志成城,士气高昂适切演出了马勒所主张「爱神就是世界创造者」的精神内涵,为耕耘长达一整年的「发现马勒系列」画下壮丽句点。

PAR / 第153期 / 2005年09月号

初生之犊,赢得压倒性胜利

下半场的德弗札克的第八号交响曲,第一乐章弥漫著清新迷人的波西米亚草原气息。第二乐章明暗对比稍嫌不够强烈,但是却拥有春雷乍响的劲道。第三乐章速度设定略显斧凿之痕,不过弦乐组的歌唱则相当优美。第四乐章开头,由四位年轻女生主奏的法国号纵横全场绝不走音,整体演奏更是纪律严明、整齐划一,干净俐落把乐曲推向欢腾高潮。

PAR / 第152期 / 2005年08月号

成长的必经之路

绘本中文字虽简洁却深情无限,剧场中挪用文字的叙述方法,将小女孩的心情大量地「说」出来,也将勇敢等抽象的概念「说」出来,而不是运用戏剧表演的移情与感染力来加深观众对於戏剧人物遭遇的感同身受,因而抒情的动人压抑在理性的说教之中,表演文本相对逊色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