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评论

PAR / 第185期 / 2008年05月号

一部巨作的台湾首演

瑞霖的指挥精确、自信而富於说服力,他带出的音潮,雄浑有力,壮阔澎湃;他以沉稳的低音,构筑了坚实的基础,以圆融强劲的旋律拉出线条,营造出有如巴洛克大教堂般的壮阔、震撼效果。然而瑞霖所营建成的这部音响的伟构,它的许多细枝末节、它的许多繁复的层次,却显得不够细致敏锐。

PAR / 第185期 / 2008年05月号

「准」不准,有关系

作为全系列的真正主角,乐团在面对企图心旺盛的曲目编排上,却未展现出他们真正的水准与实力。全场演出很明显地听出乐团与指挥正处於磨合期,在音乐的型塑、声音的建构,以及未来的发展方面,并没有做出立即而雄辩性的宣示。

PAR / 第181期 / 2008年01月号

不分世代的集体失落

《倒》剧从另个极端去描绘这样的荒谬:冷清的场景,不情不愿的参与者,莫名其妙的突发事件,就像剧中人物的生命情境,焦点总是游移不定,节奏总是错误。因此,不同於系列前两部以世代面貌为叙事主轴,《倒》剧描绘的其实是一种不分年级、集体的、混乱的存在状态。

PAR / 第181期 / 2008年01月号

谁能掌握永远的真情人间?

我很佩服在商业票房压力下的编导吴念真,在作品系列一、二的人间悲喜剧后,敢於描绘这么灰色、压抑甚至悲惨的台湾生活;现场观赏《人间条件三》的首演,体会了这出戏情节酝酿的深沈缓慢,相信应该是这类所谓诉求大众的商业型剧场罕见的创作选择。

PAR / 第181期 / 2008年01月号

为山林夜色抹上一帖淡然的滋味

《入夜山岚》是一个规矩、自然、直朴、纯粹的作品,自然之为道,在自然中呈演自然,似乎与道近矣;也许这些年来优在经过转战各大国际艺术节后对於回家有种特别的渴望,因而在重返山林,返朴归真的生命沉淀处开出这朵淡然的花朵。

PAR / 第183期 / 2008年03月号

许芳宜的三种气质

许芳宜给人的印象除了身体技巧的无懈可击外,最让人记忆深刻的即是她充满戏剧张力的身体表情。然而,此次演出的三支舞作却能适切地勾勒出她不同以往的身体特质,不仅开拓了她舞台角色的更多可能性,也展现了此次主要编舞者布拉瑞扬在离开云门舞集2之后追求独立自主的编舞风格。

PAR / 第182期 / 2008年02月号

Think Big,my friend!何不壮怀未来?

这出戏所展现的市场实力,应该不只限於这次不到廿场场次,其中有太多制作行销的尝试与选择需要探讨;如果能以更大的市场规模来规划――这也与当初能投入的资源有关,《K24》应该可以创造更多罕见的成绩。

PAR / 第182期 / 2008年02月号

舞蹈可以这样说话

林文中的《恶童三部曲》以纯肢体舞蹈的立场出发,林文中纯熟又流畅地以舞者们的肢体动作、群舞中各部门的呼应结构,让舞蹈犹如水上行舟。颜凤曦的《新艺术拍卖会》以剧场的语言论述剧场创作与经验无法被复制、贩卖的艺术本质,发人深省。

PAR / 第182期 / 2008年02月号

飞离维也纳的《蝙蝠》

《蝙蝠》特殊的维也纳风情,去过当地的人都可强烈感受到。演出里,不只是舞蹈里没有维也纳,邱君强棒下的乐团也仅中规中矩地奏出了音乐,少了维也纳圆舞曲独具的、谱面上看不到的韵味。

PAR / 第182期 / 2008年02月号

东方ROCK & ROLL!WHY NOT?

予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九百九十九朵玫瑰〉…全曲以玫瑰花朵九九九暗喻:思念长长久久。其实,玫瑰副歌的本尊是从王惠然琵琶作品《彝族舞曲》的主题旋律而来的,高妙处在於李英将它改编、配器后由唢呐担任主奏,唢呐凄凉高亢的鸣音,如同失侣的孤雁哀鸣,……凄凄况味,不忍卒听,但是,听了仍想再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