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评论

PAR / 第180期 / 2007年12月号

轻盈一如飘雪。微凉

大胆打破传统叙事结构、不停改变叙事者位置、结合管弦乐编曲与作曲、时空上下一千余年,这样庞大的创意组织由编剧、音乐设计、导演、舞台设计群,以让人仰慕与钦佩的才华共同完成。观毕全剧,或许人物情感不会让人低回咀嚼,但《快雪时晴帖》从问侯语转为历史叩问的叹息声,将长久飘荡於书背上下,再也不是一纸无关紧要的墨宝而已。

PAR / 第184期 / 2008年04月号

消逝中的文化图像

写实,是现今儿童剧已很少见的笔触,《稻草人和小麻雀》用最基本、朴实的手法,刻画了农村情境,带出了祖孙情感,也藉由稻子与麻雀之间的利害关系,带出了人与动物、无生命的稻草人之间的情感流动。

PAR / 第180期 / 2007年12月号

为传统京剧增添现代和本土色彩

音乐上能见出新意的是在紫禁城三希堂的一幕,演干隆皇帝的男中音巫白玉玺与演张容的老生唐文华的「对手戏」,前者浑厚而带有鲜明美声歌剧唱腔的歌声,与后者沉厚苍劲的老生腔韵,相互辉映,而无丝毫龃龉。

PAR / 第184期 / 2008年04月号

言犹未尽、意尚未全的遗憾

王嘉明可能是台湾目前的小剧场导演之中,擅长创意的佼佼者;然而,在面对戈尔德思严峻、深刻的台词时,他和表演者的创意,似乎反成了对这些灼热文字的一种「逃避」。

PAR / 第180期 / 2007年12月号

好一个窦天章的女儿!

《呐喊窦娥》,以剧场表演的各项元素,全力铺现女主角窦娥内在独白;整体创作的努力、用心和编导形式的自由,甚至以声音创造画面的创意,堪称近年罕见。

PAR / 第184期 / 2008年04月号

空间里的身体风景

十二名女舞者奋战不懈的精力与始终保有的流畅清新,叫人激赏;而艺术村的环境更成为界定此舞作风貌的决定性力量之一。舞蹈的环境剧场令人期待,希望这只是一连串合作的开端,而非惊鸿一瞥。

PAR / 第180期 / 2007年12月号

在历史的脉络中「谈情」

导演在舞台空间运用上,稍嫌保守,但对於节奏的处理,相当有效,结束之前,两个演员分别在桥上和池中缓缓旋转直到暗场的画面,暗喻历史情境的无止无尽,人性的安睡其中,既是无奈伤感,也有沉重批判,令人动容,是十分难得的剧场经验。

PAR / 第184期 / 2008年04月号

一个没有演员的音乐剧场

或许这些「飙舞台、玩影像」的效果是在反讽人类漫无节制的科技、文明的发展,然而它们却威胁音乐的主导性——别忘了《消失的王国》是个「音乐剧场」,而非「影像剧场」;真正的主角应是音乐本身及演奏家们。

PAR / 第180期 / 2007年12月号

我们孤独有错吗?

由牯岭街小剧场策画的台北艺术节「亚洲艺术共同体」系列,策展主题清晰:「身处当今『全球化』,表演艺术在西方强势文化下,亚洲文化保有『在地性』就是保有主体性。」使我忍不住检视今晚的演出,显现了什么「亚洲性」或「在地性」?

PAR / 第180期 / 2007年12月号

水蓝与夏汉,缔造全新《梁祝》奇迹

如果我告诉您,兄弟象队打败纽约洋基队,您会做何感想?虽然不是完全没有机率,但总是难以置信吧?这种令人掉下巴的惊奇,在表演舞台上并不多见,但是夏汉/水蓝/新加坡交响乐团的《梁祝》,确实让我掉了下巴。这是十几年来绝无仅有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