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评论
PAR / 第196期 / 2009年04月号
一场观他者与自观交错的反思之旅
以三段舞作组合而成的演出,揉和了个人式的反思和社会评论。创作者以一个深具巧思的设计出发:藉由看与被看之间的角色转换所带来的不安,而带出如何自在的思考。
PAR / 第196期 / 2009年04月号
巧妙设计,化说教於无形!
赞成以战争拓展财源的蓝鼠王Bagi,与爱好和平的红鼠王Tashi,两者身形的大小,随著剧情逐渐拉大,隐喻和平无形的巨大能量;剧中可灵活跳跃的Tashi与总是藏身於美金纸钞华盛顿头像之下,无法移动的Bagi无形中也暗示著和平的轻盈感。孩子总怕说教,这样的巧妙设计,化说教於无形,配上契斯基适切的音乐及NSO到位的演出水准,真要为所有的艺术家鼓掌欢呼!
PAR / 第193期 / 2009年01月号
好一张以汗水与身体写就的战帖!
这是鲁迅吗?!鲁迅的文字能让这群表演者在剧场里这样坚定地宣示自己「视死如归」吗?曾几何时,我们能在剧场机制运作下,让台上的表演者毫无疑惑地执行导演概念?
PAR / 第193期 / 2009年01月号
「小」只是小,还是可以更大?
仅管作品还须要更细腻的琢磨, 《小》却是林文中舞团 一个脚踩著地板、不浮夸的开始。
PAR / 第191期 / 2008年11月号
爱与不爱,大小是个问题
这段始於仰慕终於谋杀的爱情,始终无法有力地说服观众:我是如此地爱她以致不得不杀了她。因为这段爱情缺乏说服力,以至於奥赛罗从吃味、嫉妒到怒火中烧的动机缺乏有力的支持。
PAR / 第191期 / 2008年11月号
终究是一场浪漫怀旧
当小邓为馒头描述巨人少棒夺得世界冠军的经过时,我们终於了解:《六义帮》终究还是一个浪漫怀旧的作品,对六义帮的帮众们,容许歧义的历史论述,尽量不受私人情感羁绊的批判态度,可能都是过分的要求了。
PAR / 第191期 / 2008年11月号
待琢磨的宝石
作为职业乐团,NSO一向为人诟病的是稳定性,本场音乐会里,这个问题再度暴露出来:个人技巧虽足,整体音乐性尚弱。在老将赫比希的带领下,若能琢磨出乐团的整体性,NSO的艺术成就应能更上层楼。
PAR / 第191期 / 2008年11月号
具震撼力的国乐演奏会
除了结合天鼓击乐团,制造出许多令人震撼的声响效果之外,更不断有视觉的惊奇效果产生,例如演奏员身穿一袭黑衣手持乐器,二路纵队从观众席入口通过观众缓缓登台,煞有古代士兵整队待发之氛围就是一惊;开场时震撼的打击乐响起又是一惊;舞台上山水布景透过灯光与书法结合的效果又是一惊……。
PAR / 第189期 / 2008年09月号
政治剧:救赎与绝望
当年车臣游击队在莫斯科剧院发生的人质事件,基本上说明西方文化赋予了剧场的救赎使命,因而剧场在戏剧史上常常被象徵为生命的祭坛,流血也就必然是在仪式进行中替罪羔羊的意象。拉夫拉剧团重拾这一段历史素材,除了再现这场无情与残酷的暴力事件,导演是否也想告诉我们:当代剧场仍然是一座生命祭坛,而人类苦难想在这里获得救赎的盼望,却永远是真实的!
PAR / 第190期 / 2008年10月号
向亡灵致敬!
说是一个家人的死,还不如是哀悼整个存在环境或价值观的崩解。上、下半场结束前的一段师公领路念念有词的表演,叫人起鸡皮疙瘩。事实上,当观众理解编剧的「双重」手法时(儿子在剧中的口述与笔述,正好与编剧在剧场外现实的观察和书写,互为表里对照),应当就能接受上、下半场互为表里的情感与意识的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