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评论

PAR / 第233期 / 2012年05月号

落幕后,仍要talk about it……

或许创作者立场鲜明,沦为说教。而从另一种角度来看,欧美向来以蛮横的方式入侵中东与西亚等国时,我们又如何看待?或回顾周遭值得我们勇於力挺的人事物,又是否被关注?这些议题,正是值得我们在演出之后,仍需继续talk about it……  

PAR / 第231期 / 2012年03月号

建构重新感知「身体」的平台

三种形式及三种与身体对话的方式,漂亮完成「身体平台」整个策展概念。虽不是说每个表演都无懈可击,对身体的探讨也不可能至此而尽,但它确实做到国内策展难见的拳拳到「肉」,而非空有理念包装;也展现出表演艺术於新时代的革命,不在议题而可能在「感知方式」上的潜力。  

PAR / 第228期 / 2011年12月号

如果,对战争更深沉的诘问XX

我们当然都知道军队的存在是荒谬的,战争是无人性的,对历史失忆更是不可宽宥的,国家、忠诚、牺牲、正义这些观念的本质与谬误,更有被深刻检验之必要,只是,在这样一个我们(包括创作者)无法接受,却只能与之妥协共存的明亮世界里,这些可贵的洞见,是否能帮助我们对当代战争与军事体制的本质,有更尖锐直指核心的诘问?

PAR / 第228期 / 2011年12月号

狂放一场 却终究「悲喜分明」

张爱玲写的就是通俗剧,却从来不是黑白分明,在她的时代里,那些世间男女种种细琐的人情世故,看在聪慧如她的眼中,虽然可笑却也可怜……剧场里的《红玫瑰与白玫瑰》,虽然也是通俗剧,却没有小说原作中的暧昧,太多黑白分明的对比,太多理所当然的教训,写白了或许应该隐晦的,说出了或许应该沉默以对的,阅读、观赏、思考的趣味,也被有点多余的道德感给稀释了。

PAR / 第228期 / 2011年12月号

如魔似兽的铸身术

这只兽慢慢张开它的身体,配合著声音恍若兽叫,再慢慢低头垂地,如兽似蛇蜿蜓爬行,舞者已脱离人身的性别躯壳,蜕变而成非男非女、非兽非人的形体。舞者饱满的筋肉是一种内在能量的呈现,这种动物内在的力量主导著各种支点而撑起不同的身体造型,使表演的过程充满张力。

PAR / 第229期 / 2012年01月号

身体在行动中的复权

在《继承者Ⅲ》编舞家以这些基本的动作呈现,不只让身体呈现出孤立的状态,最主要也是让语言的表达退回到空白的状态,将舞蹈的身体在虚饰化的动作结构中失却的意志力,藉由这些单纯的动作,而凸显出个体赖以「即兴」能动所产生的行动意志,得以让身体被看到它存在的事实,这跟在前现代舞中只看到虚饰化的身体美姿是两回事。

PAR / 第228期 / 2011年12月号

高度风格化的跨界表演

《介.入》是一出高度风格化的跨界表演,从主题铺陈、服装、舞台、灯光、音乐、肢体动作到造型等所有设计,皆一体成型!每个元素、细节都被慎思考量,特别是动作编排,更切入意图与内容去发展,而非套用现代舞领域的学院派技巧……

PAR / 第229期 / 2012年01月号

《丰饶之地》的挣困

於是,「脱困」一如戏中的结局。并非真正从一种困局中走出或出走。而是,回到对温情的重拾中,尝试给历经了漫长困惑的试婚女子,一条纾解自己压力的途径。 坦白说,这样的结局,於我而言,是很值得争议的。

PAR / 第229期 / 2012年01月号

巨大对比下的孱弱与渺小

台湾制作的版本似乎完全无法刻划历史巨轮下的人物情境,因此,我们只有从演员炫技般的诠释来窥探这纪实题材的一二。遗憾的是,基於制作条件与环境现实所限,这次同党剧团的呈现,几乎完全端赖演员表演,而仰赖表演建立的客观叙事或背景,在对比强烈的文化差异下,显得孱弱、疲乏……

PAR / 第227期 / 2011年11月号

埋首.迷航

国家乐团的开季曲选了首遥望对岸首都的梦幻迷离之曲,实质意义更令人难以理解。就音乐内涵,它更是不适合当一场音乐会的开幕曲,尽管有不少锣、钹等敲击乐器助阵添势,但颓废、朦胧的音乐语言充斥,「废墟感」十足,一点也比不上师法的管弦版《展览会之画》有气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