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评论
PAR / 第240期 / 2012年12月号
饥饿的肉体性
小说中人吃人的语言叙述,在经历将近一百年以后,演绎於剧场,通过呐喊、噬咬、互相推挤等动作堆砌出饥饿的肉体性,剥去显性的历史、社会背景,带出「现代」败坏腐朽的意味,或说——原来「现代」就是一具具的饥饿肉身构筑出来的,而文明终究也不过是调度隐藏、拒斥与排除的技术所棚搭出来的。
PAR / 第240期 / 2012年12月号
让人无法逃离的嘶哑琴音?
动人之处,在於剧作家的失落、愤怒、和困惑,在於他是一个以说故事为业的人,却被迫要在一个故事已经不再有任何意义的时代中,继续努力说著故事,并且抱著一点点引起阅听者兴趣的希望,只是,他却又摆脱不掉身后如背后灵一样紧随的提琴手。
PAR / 第240期 / 2012年12月号
这执拗又矛盾的「巨人」!
编导先以假性的亲子关系,譬喻政治与政权的手段,观众原以为的「天伦梦觉」,却其实是沉沦且阴暗的同志情态。主角的反逆,让人以为是忍无可忍的革命,男人和男人的苟且,原来是反讽政治的勾结;这「以退为进」的导演概念,成功地在剧末翻转了全剧一直以来戏剧动作的表相。
PAR / 第240期 / 2012年12月号
豪气干云的旷世志业vs.细致灵动的民族情性
走出音乐厅,忖度著整场音乐会最大的考验,应系五首风格殊异兼具深度与难度的作品吧!?在充分测试客席指挥的能耐之后,也充分砥砺交响乐团的东方音乐语汇能力。华人乐坛对於东西方的混搭拼贴,早已累积许多可资借鉴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如同音乐会的企画宗旨,透过更深更广的东西交融,似乎才能获致代言民族性的认证,与世界性对等拔河、循环相生。
PAR / 第239期 / 2012年11月号
身体的留白 空间的显影
到底像空间这样一个静止不动、大小固定的东西,有什么好一量再量的呢?我们习惯这样想,所以空间就死了,但是空间从未静止,身体每一次运动都会让我们感觉空间正在改变,比如快速的抵达会缩小、缓慢的行走则会拓宽空间。换句话说,身体的运动帮助我们察觉空间的改变,测量空间的运动,舞蹈让我们发现空间其实是活的。
PAR / 第239期 / 2012年11月号
领域之间的再分享
我们彷佛正在欣赏那个特定现场,静止的水神宁芙雕塑与伽里尼利用光影、声音所塑造出来的另一件作品,跨越不同的物体存在性、跨越时空的流转延续性,再现因伽里尼无心之举所创造出来当时前所未见的艺术融合,并以现代版的诠释和进一步地大胆的提问:雕塑是否仅等同於物质性的固定存有?
PAR / 第239期 / 2012年11月号
消失的冠军,浮现了艺术
莫札特虽属古典时期的德奥系作曲家,然其中早期作品里展现了更多南欧式的清澈与幽默。因此无论在诠释的品味和触键的方式,笔者过去即颇为欣赏某些法国钢琴家指下的莫札特,而艾尔.巴夏的演奏也正突显了此一特质,尤其是第三乐章中赋予各段变奏层次分明的音乐个性,令人回味无穷。
PAR / 第239期 / 2012年11月号
从女性主义出发的温情戏剧
这次外表坊所呈现出来的,其实是一出很传统的戏,她们没有过多地进行戏剧手法上的探索,也没有强加现代剧场的元素,我们找不到任何的确实的理论来为她们加分,可是这出戏确实很好地出现在视野中。从某种角度来看,她们身上恰好代表著一种成熟稳重的创作观,这创作观也是大陆戏剧人目前极度缺乏的。
PAR / 第239期 / 2012年11月号
共眠於春,互暖於冬
个人看戏的时候甚感压抑,然而我以为这绝对要算作是导演和编剧的成功。《春眠》没有讲什么意识形态或学术名词,仅仅是人与人的相处和理解,背叛和原谅,就已能有如此绵厚的力量。主创者像在耕一块地,来来回回翻弄人类感情的土壤,终於发掘出不一样的宝藏。
PAR / 第239期 / 2012年11月号
疲惫灵魂下的高贵梦想
作为一出小巧玲珑的剧场实验,《黑白过》不以剧情取胜,却以几个契合当代生活节奏的片断敲打人心,虽不够残酷有力,却也算手下留情,以女性之躯带领观众穿越层层关卡,增了几分同情,而以女性之心,获得最后的胜利,也让作品结尾以更柔软的方式抚慰著台下观众那颗疲惫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