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评论
PAR / 第4期 / 1993年02月号
以交流织锦
一批前几天才在实验剧场的演员手牵手走上《人间孤儿》的大舞台另一些不同理念的戏剧、舞蹈表演者也正在各个角落崛起 法国马赛芭蕾来台演出风格特异的新作引发本地舞蹈创作者的省思 《徐九经升官记》自大陆成功地「移植」来台许多人开始期望「京剧的明天在台湾」 不同的区域,不同的河道在频繁交错中织出了艺术的新貌
PAR / 第291期 / 2017年03月号
一部超越了自己的巨作
《海神家族》交响曲固然是由陈玉慧的同名小说引起灵感,在曲中也刻意引用突显小说人物时空背景的音乐(例如日本国歌、京剧片段、法文歌曲等),不过,这些都仅止於象徵的引用(quotation)。没读过小说的人,光用纯音乐的角度来欣赏,照样被交响曲的音乐内容感动。也许作曲家没有强烈的自觉,但是,曲中反映出的难道不是作曲家自己一生的心境转折吗?
PAR / 第1期 / 1992年11月号
向难度挑战的演出
九、十月的演出活动质量?丰,品类繁多,带来不少惊喜。联合实验管弦乐团的开季音乐会,曲目挑选表现极大的跳跃能力;陈必先、?逊发、刘明源这几位杰出的中国演奏家,分别展示他们向艰难技巧挑战的艺术风范。「前辈足迹」系列音乐活动,让我们重新认识、静心聆听中国作曲家的声音。 《奥泰罗》代表国人自制歌剧、西方演唱家担纲的成绩,参看本期杨莉莉的欧洲歌剧评介,当更具意义。底细乐团是国内多年来唯一的大型爵士乐团,爵士爱好者有钦敬也有期许。北京中央芭蕾首度渡海来台,掀起热潮,游好彦提出专业的评论,也对中国人踩西洋舞的前景充满信心。塞内加尔舞团带来非洲的风情,观者很难不感染到他们对表演、对生命的热力。 上一期,我们对国家剧院的年度大戏《牡丹亭》推出详尽的报导,本期则有资深的戏剧学者检定演出效果,我们愿意把园地开放给所有诚恳的评论与反响。
PAR / 第3期 / 1993年01月号
落幕后的声音
一九九二岁末,北台湾的表演天空下,乐音缤纷,好戏连台:号称「世纪狂才」的奇柯瑞亚?观?带来了即兴爵士的惊叹;钟耀光在「周易乐法」中,走出打?乐作曲的新路;一场命名?「神雕侠侣」的音乐会,在交响组曲中呈现金庸绮艳的武侠世界丹枫乐集展现她们不仅嫣红一季的雄心;国民大戏班在《浮缘仙道》中搬演国语版的歌仔戏;「玉米田」素描一根新竹,牵动了风城父老的心;艺术学院戏剧系两出毕业公演的作品,无独有偶地共同诉说著大都会里平凡的?生纠葛。热闹之后,掌声稍歇,邀您聆听一些落幕后的声音……
PAR / 第290期 / 2017年02月号
洞内渗光,但光从哪来?
透过身体,编舞家们真实反映了目前生命阶段,他们向内探询,一个探到了黑洞,一个撕裂成好几个自己,指向存在的分裂、畏缩与漂浮感,也就是失主体,或如王墨林所言「主体尚未被建立的状态」。这的确是创作必须经历的探索内在过程,田孝慈花了三年创作《洞》,与生命或情绪的黑洞缠斗,黄怀德的《撕裂》也是,都是往死里钻,只盼钻出一条血路……
PAR / 第290期 / 2017年02月号
形象的物质性 《关於生之重力的间奏式》中主体生成的重力位置
所有在地板上的纠缠,不管是郑志忠与李新宝的,还是黄志勇与姜声国的,因而都是非主体且反社会的,这样的交缠不但没有留出足够的时间给清楚的发声,也没有留下足够的距离给文字的书写,当然就更无法等待主体与主体形象的形成,《关於生之重力的间奏式》为我们标志出这些主体生成的重力位置,显示生命所预设的物质性条件。
PAR / 第290期 / 2017年02月号
哀悼戏曲 虚空一场
?优座版《椅子》虽说荒谬,却更多是讥讽与奚嘲,华丽演绎,不惴不惧。虚空的反面其实是过度认真,如果再犀利些,对戏曲的嘲弄再刻意些,这一堂荒谬底深沉的悲哀就更巨大,睇视著的观众也才会冷直了背,暗自愧惭吧。
PAR / 第289期 / 2017年01月号
搜神与求道
天狗的文化意涵被挪用到当下的台湾,剧情走到最后,透过僧人的媒介,我们了解到天狗有可能只是宗房面对巨大创伤的心像投射,舞台上虚实的演绎,到了结尾也不让我们知道到底天狗最后有没有出现,成与败、生与死都变成了一个谜,这个开放的结局,让我们看见天狗作为一个搜神愿望的视觉形象展现,在剧里打开了关於超越历史创伤,寻求个人解脱之道的哲学思考空间。
PAR / 第289期 / 2017年01月号
爱的味道
除了丰富的舞蹈与戏剧片段,此剧还多次置入了访谈影像,访问走过浪漫爱的已婚熟男女对於爱情观点,提问如「爱情的最高境界?」「还记得初恋?」等等。剧终之前,舞者也各自独白自己的情爱观。於是一出丰富多彩的音乐剧面临了一个高度压缩的难题。
PAR / 第288期 / 2016年12月号
从祭神的仪式到认识你自己
我们既需要酒神来破除外在种种社会约定俗成的制约,但同时亦需要日神的逻辑、与严格的自我观照训练,来运作日常的世界。如何不囿限於外在社会意识形态的束缚,亦不漫无边际地追求自由,须回归到本我的内在,去认清楚自己到底是谁。这可能是《酒神的女信徒》所带给台湾观众的一份礼物,让这一夜台北的星空如此希腊之外,可以留在观众心中萦回再三、反覆思量的余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