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评论 Review | 舞蹈

洞内渗光,但光从哪来?

田孝慈《洞》中身体乘载的动态,是畏缩的、不确定的漂浮感。 (陈长志 摄 组合语言舞团 提供)
AAA
微博 微信 复制网址

透过身体,编舞家们真实反映了目前生命阶段,他们向内探询,一个探到了黑洞,一个撕裂成好几个自己,指向存在的分裂、畏缩与漂浮感,也就是失主体,或如王墨林所言「主体尚未被建立的状态」。这的确是创作必须经历的探索内在过程,田孝慈花了三年创作《洞》,与生命或情绪的黑洞缠斗,黄怀德的《撕裂》也是,都是往死里钻,只盼钻出一条血路……

田孝慈《洞》

2016/10/29~30 新北市艺文中心演艺厅

黄怀德《撕裂》

2016/12/2~3 台北松山文创园区LAB创意实验室

《PAR表演艺术》 第290期 / 2017年02月号

《PAR表演艺术》杂志 ? 290期 / 2017年02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