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评论

PAR / 第32期 / 1995年06月号

并呈传统与现代 澳洲「原住民舞蹈团」

「澳洲原住民舞蹈团」的演出,不仅在演出内容上令人对「原住民舞蹈」有跳出形式束缚的感受,对於它所承担的文化使命,也发人深思。就编舞的手法而言,技巧间的转化、融合均称流畅,舞者的素质整齐,技巧优秀,精力充满於舞台间,令人印象深刻。

PAR / 第28期 / 1995年02月号

放不大的小? 潘金莲的前世与今生

「上昆」呈现出的依然是明代那个「千人骑、万人斩」的淫妇,如果这是潘金莲的前世;那么,「复兴」新编的敢做敢当、刚烈的俏佳人,则是潘金莲的今生。然而,《潘金莲》虽是演出了惊世骇俗的悲剧,却依然掉进由男性观点来塑造和谴责的三寸金莲规范中。

PAR / 第32期 / 1995年06月号

一样的云门,不一样的舞蹈书写 黎海宁与卡尔维诺的《看不见的城市》和林怀民的《悲歌交响曲》

在同一个晚上观赏《看不见的城市》与林怀民的《悲歌交响曲》是个有趣又奇特的对比。前者要求观?的思考与编舞者多重书写的表演元素相互激荡,创造多元的诠释空间;后者则预设了饱胀的情绪,一股脑儿地捧出来,留给观者极其有限的想像、思考与辩证的可能。

PAR / 第34期 / 1995年08月号

小李子是不是小骗子?

这次在国家剧院演出的《小李子不是大骗子》是国内儿童剧场中少见的大制作,不过,《小》剧彷佛并不是?正?小朋友创作的戏。

PAR / 第29期 / 1995年03月号

只有文字,没有身体的《生之曼陀罗》

身体一方面要用延伸的动作来扩张空间,一方面又要用内缩的速度来抑止时间的进行,而编舞者毫无可能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其实,这个矛盾根本没有解决的方法,因此就变成现在我们所看到那样像电影中的慢动作,或滑稽的默剧动作。

PAR / 第34期 / 1995年08月号

纵浪大化中,欣赴喜与惧 田?元及其《水幽》

《白水》舞台上几个大男生爱成一堆,分明是在?被传统道德打成人蛇妖恋的同性恋者请命诉冤。到了《水幽》,导演田?元泯除了一人饰一角的界限,大大拓展了《白水》中善恶分明、「?弱者伸冤」的悲情视界。

PAR / 第29期 / 1995年03月号

《?鸟》与《花开时节》 河左岸九四年底的门户开放系列

去年,在结束《赖和》之后,「河左岸」剧团开始「开放门户」,由原本不任编导的团员尝试小型的独立创作;然而,《?鸟》催人入睡,《花开时节》则私细地飘游――依旧是十分「河左岸」。

PAR / 第34期 / 1995年08月号

「封神」之后 看南风剧团的《封神榜》

「南风」植基於高雄本土,努力而勇於开创属於高雄在地的题材与特色,是?得激赏与称许的团体。

PAR / 第28期 / 1995年02月号

失焦的叛逆 艺术的叛逆应有叛逆的艺术

对传统的叛逆是京剧及任何传统剧种亟需的养分;但艺术的叛逆不能只有「政治」没有「美学」。在新编《潘金莲》剧中,显然谆谆告诫的意图大於艺术的浸淫,反而模糊了叛逆的初衷;但失焦的叛逆总比失血的衰颓好。

PAR / 第32期 / 1995年06月号

舞台上的舞台,剧场中的剧场 评《一夫二主》的空间性格

《一夫二主》在旧雨新知的期盼下,正式演出了。我们可以隐约嗅到义大利艺术喜剧的风格和剧场感,透过「集体即兴后的结构演出」,观?在不自觉中,跳跃於十八世纪义大利与当代台北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