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评论

PAR / 第39期 / 1996年01月号

似?似幻的梦里干坤 评林怀民新版《梦土》

林怀民以拼贴式的手法,透过超现实的梦境,阐释生命中的宗?、爱情、痛苦、欲望、无奈与憧憬。在《梦土》一百分钟不落幕的演出中,观?的注意力紧紧地被舞台上瞬息万变的印象与转化无常的情节所擒住。林怀民善於利用剧场的各种特殊效果与其超人一等的拼贴手法,是少有的简洁明快与前后一致。

PAR / 第38期 / 1995年12月号

导与演胜乎於编 京剧《十五贯》

开场没多久,便当著观?的面,不下幕换起景来了,这样的处理手法,带给观?一阵惊喜。

PAR / 第38期 / 1995年12月号

?诚的自我剖白 评「九月的对话」

「九月的对话」给人最深刻的印象不是作品形式的独创性或是主题的煽动性,而是杨铭隆与苏安莉那不温不愠的动作质感与不造作、不激动又畅快的双人舞。

PAR / 第39期 / 1996年01月号

他们意外笑得非常不意外 《意外死亡(非常意外!)》观后感

表演工作坊创团以来,从广泛的取材范围到精简的舞台设计,都有突破狭窄格局的贡献。金士杰演而优则编剧,编而优则导,《意外死亡(非常意外!)》是他首度导别人编的剧本,成果斐然。

PAR / 第40期 / 1996年02月号

歌剧新视听时代 从导演的手法看《阿依达》

在国外,欣赏歌剧演出早已从听歌剧跨入有视听享受的看歌剧了。唱得好应该是「基本配备」,?正该欣赏的是指挥、导演与视觉设计上的「新意」。这次《阿依达》第二次在国家剧院演出,我们该关心一下:与前一次制作不同之处?诠释手法可有新意?主事者在歌剧制作能力上是否较前次精进些?……

PAR / 第40期 / 1996年02月号

欢乐溢剧场,笑声盈满座! 评果陀剧场的《完全幸福手?》

「从观?的反应可以看得出来,喜剧仍然是拥抱观?的票房灵药。」

PAR / 第39期 / 1996年01月号

给《奥瑞斯提亚》一个机会

由美国导演执导、京剧演员在户外演出的希腊悲剧《奥瑞斯提亚》虽已落幕,由它所引起的「传统」与「创新」如何能在剧场内取得适当平衡的问题,至今仍在京剧界、剧场界引起讨论。作者以观?的立场,提出了有趣的观察。

PAR / 第40期 / 1996年02月号

《都是当兵惹的祸》剧评

「绿光」的《都是当兵惹的祸》向元杂剧取材,大量运用、转化京剧的表演程式,?「中国歌舞剧」指出可行的方向。

PAR / 第39期 / 1996年01月号

《等待果陀》之夜之后

约三十年前,《剧场》杂志社的同仁演出贝克特的《等待果陀》,最后散场时,观?席内只剩下一个人。去年十一月,密猎者皇冠剧团演出陆爱玲导演的《等待果陀》,结果,连演连满并加演一场。三十年的光阴之中,到底是观?进步了?导演和演员进步了?还是贝克特的「法力无边」造成一票难求呢?

PAR / 第39期 / 1996年01月号

田?元开的是什么玩笑 《水幽》观后

两年前,田?元以《白水》?覆了白蛇传文本,两年后今天,田?元又以《水幽》?覆了自己。田?元彻头彻尾地不要观?投入,视觉和听觉的生理功能到他手里也变成刺激心灵保持?醒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