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追踪
PAR / 第243期 / 2013年03月号
破浪落土起大幕 后花园的剧场园丁们
在台北讨论艺文团队生存问题的场域,总是让其他区域的艺术工作者感觉「跑错地方」,因为台北之外的文化生态,实在是差距太大了!这次我们将焦点转到位於东岸的花莲,这里除了有美丽自然风光与丰富的原住民文化外,也有爱好现代剧场艺术的团队在此扎根,虽然不多,但也以多样形式推广艺术、发表创作,为后山打造丰富的艺术风景。
PAR / 第243期 / 2013年03月号
在世界的舞台 插上东亚舞蹈大旗
每年一月正是全美「表演艺术经纪人」年会在纽约举办的时节,与此同时举办的「东亚当代舞蹈展」,正是乘此机会向全美艺术经纪人推介东亚舞蹈的一扇窗口!舞展负责人为纽约日本协会艺术总监?谷阳子,她每年挑选来自台日韩三国的年轻舞蹈团体,来纽约展现自己的创作。本刊趁此机会专访?谷女士,一谈「东亚当代舞蹈展」的策展想法与她对东亚舞蹈打开国际市场可能性的观察。
PAR / 第242期 / 2013年02月号
鼓励身心障碍者参与艺文 慷表演团队之慨?
去年底通过的「身心障碍者权益保障法」修正条文中,明言:「身心障碍者进入收费之公营或公设民营风景区、康乐场所或文教设施,凭身心障碍证明应予免费;其为民营者,应予半价优待。」这里的「康乐场所」当然也也包含了表演场馆,而其中给予优待所衍生出来的座位成本,由谁来负担?表演场馆将如何因应?在演出座位与成本一个萝卜尚未满一个坑的生态实情下,表演团队是否又再被剥了一层皮?
PAR / 第242期 / 2013年02月号
映现当下生态? 活络产业气氛?
「得奖的是……」当奖项揭晓,镁光灯亮起,所带动的是什么呢?在政府高举「文创产业」大纛的此时,设置表演艺术奖项的意义又在哪里呢?除了肯定与光环,这中间所串起的连动效应,包括反映创作趋势、活络「产业」气氛、打造艺术明星等等,似乎都是大家所期许的「可能的未来」……
PAR / 第242期 / 2013年02月号
教育+学术+演出 打造新品种艺文交流
由北京、台北、伦敦的舞蹈学院/舞蹈研究机构联合举办的「跨艺计画」今年来到第三届,主办单位与地点在北京舞蹈学院。这个活动含括了舞蹈学院的学术研究、教育过程,创作演出更是重要的载体和成果展现,但真正的意义,落实在来自三个地区的人马合作上述三项活动时的交流互动。过程中不无捍格与磨合,但也看到在共同工作下开启的创作与身体可能性。
PAR / 第241期 / 2013年01月号
不可小觑的舞蹈影像新势力
由香港城市当代舞团举办的「跳格国际舞蹈影像节」,是华人地区第一个国际舞蹈影像节,到去年已经举办至第五届,并在去年十二月初随「香港周」来台展演放映。该节活动分国际影片邀演、本地与国际创作者的委约创作、一分钟跳格竞赛三大项目,而透过后两者,也鼓励了许多创作者投身舞蹈影像领域,让更多午到作品被世人看见。
PAR / 第241期 / 2013年01月号
两岸昆声啼不尽 清曲已过万重山
自一九九二年首度莅台演出,上海昆剧团廿年间多次造访,掀起台湾昆剧热迄今不歇。当年昆剧在中国濒临式微,却在台湾找回观众的支持,也重振剧种的信心,并重新在中国发光发热……上海昆剧团访台的廿周年,标志了这个古老剧种在当代重生与传承的传奇。
PAR / 第241期 / 2013年01月号
环保之后 二胡不再苍凉?
基於「合奏」需要改变胡琴的音色、音量,基於「环保」必须改用PET膜,看来皆有其需要,但是当结果是——「音质纯净度提高」、「音色个性也减弱了」,「然用在合奏中,这种特点,使其群体的音色易於控制和统一」,这就得多加考虑了,因为它更动了原本与胡琴音色个性合一的情绪感受,减低它的忧郁悲怨,代之以全然相反的明亮纯净。
PAR / 第240期 / 2012年12月号
合纵连横 打造「亚太连结」的表演文化
拥有来自超过廿二个国家的七十二个表演场馆及艺术组织会员,亚太表演艺术中心协会可说是亚太地区重量级的表演艺术组织。在暌违十一年后,国家两厅院再度主办亚太表演艺术中心协会年会,以「亚太连结」为主题,反映趋势、架构亚太地区的发展现况与合作网络,并探讨区域网络所扮演角色、艺术中心及创作之间的关联。而在三天讲座所探讨的方向中,最令人深思的是,廿一世纪的亚洲表演艺术,要如何定义亚洲,进而在全球文化中标示鲜明的文化定位?
PAR / 第240期 / 2012年12月号
台湾好声音 壮游启程!
自二○一○年在广东的「亚洲音乐节」首度登「陆」之后,NSO在今年十一月初,续以「台湾爱乐」为名,进行了一次创团廿六年来最大规模的东北亚巡回。在音乐总监吕绍嘉的带领下,为期十天的巡回跨越两国,依序在中国的上海、杭州、北京及日本的东京此四个城市留下足迹。此行不但引起中国乐坛的关切与讨论,也是吕绍嘉第一次率团到两岸以外的地区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