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追踪

PAR / 第235期 / 2012年07月号

液态社会中 变动不居的艺术

由台新银行文化艺术基金会主办的「台新艺术奖」,自二○○三年举办首届颁奖以来,今年已举办了第十届。十年以来,台新艺术奖透过提名、观察团机制与评论,次年度以颁奖的方式推介国内具创意与突破性的展演制作,也一直跟著艺术家的创作趋势调整评审的标准。而近年来在表演艺术上始终不歇的「跨界」潮流,更是观察创作趋势发展的重点。在第十届台新艺术奖入围特展的相关活动中,亦举办了「表演艺术的跨领域与去领域」座谈,透过观察团成员的意见交流,为与会观众剖析此一创作趋势的源由与意义。本刊特摘要与会者讨论重点,以飨读者。

PAR / 第236期 / 2012年08月号

神里雄大:希望观众看完不是觉得有趣,而是「有趣吗?」

在日本东北大地震发生后创作的《放屁虫》,透过荒谬剧般的情境,对日本社会的无力感提出深沉省思。应台北艺术节之邀,《放屁虫》将於八月中旬来台演出,本刊趁此机会,专访编导此剧的日本新锐导演神里雄大,一谈个人走上戏剧之路的历程与创作《放屁虫》的思考。

PAR / 第236期 / 2012年08月号

面对改变 只能「跨界」?

就跟自然界的万物一样,任何表演形式或任何一个作品都有其生命演化史,从诞生到茁壮,从成熟到老化、死亡,虽然它可能不会就此完全消失,但是它也绝不可能永远维持「君临天下」的独霸态势,讲求直接与观众面对面的表演艺术,一定会随著时代的改变而变动,别无其他,只因为其身处之外在环境无时无刻不在改变,但「跨界」未必是面对这改变时的唯一答案……

PAR / 第234期 / 2012年06月号

时尚剧坛 「台」风正盛

第三届的上海戏剧谷「壹戏剧大赏」,於四月底揭晓并颁奖,这次的火红重点当然是获得「年度大戏」及「年度最佳制作人」的《妈妈咪呀》中文版。这次台湾相关的制作入围甚多,最后成果也十分丰硕,戏王戏后均是台湾演员夺得,其中获颁最佳男主角奖的金士杰,也同时获得官办的「白玉兰」表演奖,可谓双喜临门。  

PAR / 第233期 / 2012年05月号

百年火花齐放 音乐节目在稳定中发展

在百年庆典的光环下,二○一一年的节目也同样显得色彩缤纷,纵使许多演出就像应景的火花一般灿烂而短暂,但犹不能忽略其他团队合作共同完成壮举背后所承载的意义与创意。在稳定中发展,是今年音乐类的普遍的现象,没有巨大的变革,倒也不乏惊艳之作,以各种不同的形式闪耀著光芒。      

PAR / 第233期 / 2012年05月号

勇敢舞出生命中的光芒

「廿一世纪舞蹈界教父」比尔.提.琼斯的作品,总是关注族群/同志认同、疾病、死亡与生存等严肃议题。舞作D-Man in the waters是为纪念团员达米安.阿卡维拉当年积极对抗爱滋病魔的精神,结构严谨充满澎湃活力,不仅挑战舞者的体力,更考验群体紧密连结的默契。北艺大舞蹈学院今夏将该舞作重建演出,并邀请琼斯舞团前舞者凯萨琳.卡宾担纲指导。  

PAR / 第233期 / 2012年05月号

多元文化沃土 孕育「会思考的舞者」

在欧陆的现代舞坛,有不少精采编舞家都出身於比利时法兰德斯地区的这个舞蹈学校——PARTS,创办人之一是「罗莎舞团」的艺术总监和编舞家安娜.泰瑞莎.德.姬尔美可。不同於其他舞蹈学校以教授舞蹈技巧为主,PARTS更以培养「会思考的舞者」为其核心,从课程安排到生活环境,都传递多元而丰富的创作哲学。本文作者亲自访问该校,深入探寻这个未来编舞家摇篮的独到之处。  

PAR / 第232期 / 2012年04月号

创意策展很吸睛 七年级生成为创作主力

因应民国「百年」与文创政策催动,去年的演出可谓爆量,但在艺术表现上,「创意策展」、「独角戏」、「七年级创作者」、「非传统空间演出」、「戏曲的实验与尝试」,都是这个年度的重要关键词,可由此看到台湾剧坛的发展趋势。

PAR / 第232期 / 2012年04月号

开源节流跨界合作 舞蹈人才处处发光

因为台湾舞蹈教育的长期深耕及舞蹈人与团体的热诚和创意,在经费不足的状况下,大家积极开源节流、跨界合作并拓展观众群,促使舞蹈朝向多方发展。其结果就是舞蹈界新人辈出,年轻舞者与编舞者多方参与国内外创新制作,舞蹈人跨界参与他领域制作、或是推出跨界制作。

PAR / 第231期 / 2012年03月号

表演艺术百年 开启迈向数位云端之路

作为一种「热中於消逝的艺术」,如何为表演艺术留下记录,会有多少可能?两厅院在廿年前创办了《表演艺术》杂志,以文字记录演出,更成立「表演艺术图书馆」留下书籍影音等史料;廿年后跟随网路科技与云端数位的概念,由《PAR表演艺术》杂志推出「表演艺术百年史」维基百科网站,冀透过全民编写的的机制,留住「当下」、回溯「过去」、延伸「未来」,开启台湾百年表演艺术史的建构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