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追踪
PAR / 第260期 / 2014年08月号
在世界的亚洲 寻找个人与体制的平衡 专访前东京国际剧场艺术节节目总监相马千秋
六月中下旬,应台新艺术奖之邀,日本东京国际剧场艺术节前节目总监相马千秋特地来台担任该奖国际决选评审。从二○○九年至二○一三年担任东京国际剧场艺术节的策展工作,相马千秋展现了她开阔的视野,让艺术节成为亚洲创作力的开放平台,并鼓励创作者与社会的对话。趁此机会,本刊商请台北艺术大学戏剧系系主任、熟悉日本剧场的林于?老师专访相马总监,一谈她对日本、台湾与亚洲表演艺术的观察。
PAR / 第260期 / 2014年08月号
如何挥舞创意 让乐团迈向廿一世纪? 侧记「乐团营运管理工作坊」
台北市文化局七月中举办了「乐团营运管理工作坊」,邀请澳洲昆士兰交响乐团执行长苏菲.嘉勒,针对「21世纪国际乐团的发展趋势」、「乐团的经营与永续:艺术行政」等主题,与国内乐团经理人进行分享。苏菲.嘉勒强调创意与资讯是廿一世纪公司经营的重点,乐团也一样,她认为好乐团具备的三大条件就是「社区参与」、「多元化」与「适应力」,拥有这些能力,才能跻身重要交响乐团行列。
PAR / 第254期 / 2014年02月号
从濑户内海艺术祭到宝藏岩 旅行剧场 移动中探索空间与记忆
一出以「灭」与「生」作为主题的旅行剧场,於是经由艺术家林舜龙与差事剧团的合作,在濑户内夏季海洋的各岛屿间生成;这不免让人与宝藏岩国际艺术村产生密切的联想……这「灭」的主轴,发生在现今仍具现於宝藏岩的历史断面之上:被现代化想像的怪手挖得仅剩残壁的违建,在历经时间痕迹的浸漫后长出来的蔓草,是连结《海洋女神》在「濑户内海艺术祭」相关「灭与生」的文化抵抗吗?
PAR / 第253期 / 2014年01月号
Play Different! 朝24小时不打烊剧场迈进 专访台北艺术中心筹备主任王孟超
甫於去年十月中宣布接任台北第二个国家级剧场——台北艺术中心筹备主任的资深舞台设计师王孟超,本著多年的剧场工作经验,脑中已经画出许多新剧院的未来蓝图,他期待台北艺术中心要玩出不一样的定位,从外型到内涵都很「潮」,打破「只在周末,只演午、晚场」的一般模式,在剧场提供不一样的特色美食,要推出让年轻人、贵妇,都「揪团」参与的演出。
PAR / 第252期 / 2013年12月号
「香港台湾月」压轴 《百年戏楼》征服香江 展现传统创新魅力 「野台湾」令人惊艳
十一月中,国光剧团的新编戏《百年戏楼》应邀在今年「香港台湾月:野台湾」担纲压轴演出。跳脱京剧框架,透过舞台剧形制,串接京剧表演与唱段的《百年戏楼》,深获香港观众喜爱,也让他们看到台湾创新传统的独到之处。
PAR / 第251期 / 2013年11月号
推广练功都好 「累积」还需努力 从今年读剧活动倍增谈起
关心剧场活动的读者应会发现,今年的「读剧」活动特别多。这样一种「排练中」型态的展演,从各主办单位的举办内容来看,向外推广或对内练功的目的都有,当然在表演功力与戏剧环境素养的灌注上都有助益,但深入来看,是否也反映了整体环境的匮乏?需要「用力」累积的,还有更多……
PAR / 第251期 / 2013年11月号
看「阮」读剧 等花开结果! 阮剧团「剧本农场」计画读剧展演观察
今年众多的读剧活动中,嘉义阮剧团所举办的「见花开剧展」系列之「剧本农场」计画,展现出迥异於其他读剧的特色:从邀请剧作家进驻嘉义体验创作,到以公开对谈方式让剧评人与剧作家及观众面对面讨论,参与读剧活动的成员涵纳了戏剧从无到有、从文本书写到粉墨登场的各种表导演相关工作人员、观众、剧评人,可说体现了剧场艺术实践的全面性,也显露了长期深耕、鼓励创作的核心意图。
PAR / 第251期 / 2013年11月号
燃发热情 启动音乐的播种工程 记「Taiwan Connection」十周年
从二○○四年十二月启动「Taiwan Connection」,小提琴家胡乃元年年如候鸟返乡,带著台湾的音乐家,给观众一场又一场精采的音乐会。一切的初衷,就是希望鼓动音乐家的热情,传达给观众无限感动。没有指挥的乐团,音乐家从被动转为主动,演奏曲目也愈来愈有挑战性,胡乃元期待的「TC」,不是每年年终才盛开的美丽花朵,而是一项播种的工程,十年,只是一个起步,试想建构一种可传承的精神。
PAR / 第250期 / 2013年10月号
设计即表演 挑战疆界不受限 记英国威尔斯「2013世界剧场设计展」
四年一度的「2013世界剧场设计展」於九月份於英国威尔斯首府卡尔地夫(Cardiff)举行,有八位剧场设计师作品入围,其中多媒体设计暨导演的周东彦更抱回互动新媒体设计奖。设计展现场除了有设计师精采的「展演」,同时举行的「Scenofest剧场艺术节」的演出与工作坊更高达两百五十场,可说是剧场界难得的盛会。剧场工作者在此间交流激荡,为未来的合作与创意灌注更多可能性。
PAR / 第247期 / 2013年07月号
「说戏.当代昆曲三人谈」讲座记录摘要
历时五年筹画与制作,昆曲史上首度大规模的「昆曲百种.大师说戏」保存计画,终於大功告成。收录当代昆曲界廿九位表演艺术家口述的一百零九出经典折子戏,将於今年秋天以影音光碟及书籍两种形式,在两岸三地正式发行。 参与「说戏」制作工程的执行总编辑朱为总、昆曲表演艺术家岳美缇,六月由中国来台举办「说戏.当代昆曲三人谈」讲座,由台大戏剧系特聘教授王安祈担任引言人,与台湾昆迷分享幕后制作过程甘苦,也畅谈昆曲六百年来由盛到衰,再由衰转盛所面临的传承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