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追踪

PAR / 第265期 / 2015年01月号

与「偶」同行 嬉游波兰剧场 波兰剧场纪行

去年年底,无独有偶工作室剧团艺术总监郑嘉音应波兰科哈诺夫斯基罗登市立大众剧院之邀,造访波兰三个月,编导演出改编自安徒生童话的偶戏《夜莺》。这次独特的工作经验,让她有机会认识波兰的剧院经营现况,与偶戏发展情形,同时也跟波兰剧场界分享的自己的偶戏创作心得与成果。透过本文,郑嘉音也与本刊读者分享她在波兰剧场的所见所闻。

PAR / 第265期 / 2015年01月号

Fraszka偶剧场 无独有偶《夜莺》啼唱

二○一三年底,在国光剧团钟宝善团长的引荐下,我应罗登大众剧院之邀到波兰导戏,对我个人而言是当然是莫大的鼓舞,但当我知道对方希望无独有偶将设计制作好的戏偶带过去时,更令人无比兴奋雀跃,因为这代表著台湾的偶戏竟然受到了欧洲国家的肯定。

PAR / 第264期 / 2014年12月号

迎向网路时代 艺评人依然「专业」吗? 记2014国际戏剧评论家协会第廿七届大会(北京)

「国际戏剧评论家协会」两年一度的年会,於十月十五至廿日在北京举行,因应平面媒体的萎缩与网路时代的来临,此次年会的主题即为「一个新世界:网际网路时代的专业评论」,探讨网路时代提出对艺评的种种挑战,艺评人如何兼顾评论专业及与公众沟通,并拓展评论的影响力。

PAR / 第264期 / 2014年12月号

下一站,暂停!? 从十方乐集、TC音乐节划下休止符谈起

近期两个音乐圈消息震撼了乐迷——“Taiwan Connection”音乐节宣布下一届停演!台湾现代音乐堡垒的「十方乐集」宣布转型缩编!两个分别经营十年与数十年的优秀音乐活动与团队,为什么在这个时刻选择暂停?探究其中因由:重视物质更胜心灵的艺文土壤难种新果实,资源短缺也难挹注其生存;而在高倡文创产业的今天,艺术一窝蜂往通俗与同质性走的情况,也逐渐牺牲了前瞻性与独特性的空间,这些现况,似乎也是声声警钟,让我们不得不正视。

PAR / 第263期 / 2014年11月号

「钱井」击垮「前景」 大小乐团何去从? 世界各地音乐团体的危机与未来

从○七年金融风暴席卷全球后,「营收赤字」、「申请破产」、「罢工」、「关门」等字眼相继伴随著欧美音乐团体;而这两个月几件欧美乐团发生的关团、罢工事件,风雨欲来的态势,让人不免担忧:难道古典音乐团体的美好未来不再?如指挥家伊凡.费雪所言,传统乐团的经营与形式正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而乐团也须以不同的样貌因应。本文将从八大面向切入,来观察国际乐坛的发展……

PAR / 第263期 / 2014年11月号

从亲民起步 打造国际未来 侧记「2014卫武营玩艺节」

从十月上旬在高雄起跑的2014卫武营玩艺节,内容除了有精采的国内外演出,也有不时在卫武营园区中发生的各种艺术活动,诱引大大小小的民众参与与感动。而持续之前台北华山艺术生活节的国际链结策画,此次更以三个场地来让团队展现更多可能,让国际策展人看见。艺术,於是从在地起跑,亲近人心,进而被世界看见,这是一个亟待表演艺术界同心携手前进的美好未来……

PAR / 第263期 / 2014年11月号

如何为孩子的未来点亮艺术的灯? 「儿童表演艺术创作的现在与未来」座谈摘要

台湾的儿童表演艺术演出发展多年,成果丰硕,蓬勃时期团队众多,演出票房场场满座;不过近年来因为景气不佳,导致亲子表演市场的萎缩,而在创意方面,也令人期待能有更新颖的展现。相对於台北儿童艺术节所引进的多样化国际演出,国内团队在经营与创意耕耘上,面临什么困难?期待什么改变环境的可能?本刊与台北儿童艺术节合作,邀请国内团队、学者、剧评人齐聚一堂,交流对当前儿童表演艺术创作的看法,并对当下的环境,交换意见提供建言。

PAR / 第262期 / 2014年10月号

用艺术打造一把通行世界的钥匙 专访文化部长龙应台谈「表演艺术海外播种计画」

龙应台部长认为,台湾在面临政治困境重重、军事外交不足、经济布局有限的状况下,更应以文化为外交前导,使艺术成为一把他国无法拒绝的钥匙,打开国际的交流之门。於是文化部积极规划「表演艺术海外播种计画」,在内强健环境与团队体质、培育优秀人才,对外则透过参与艺术节与艺术家驻村,以及台湾品牌团队「母鸡带小鸡」的效应,让台湾的表演艺术与国际接轨,通行无阻。

PAR / 第262期 / 2014年10月号

开创先锋 打造全民的国家表演艺术中心 专访国家表演艺术中心董事长陈国慈

曾经担当许多次「第一」的冲刺角色,陈国慈再次被赋予重任,担任「国家表演艺术中心」的第一任董事长。任重而道远的她,首要工作就是建立典章制度,为旗下三馆未来的顺畅运作与合作无间奠定基础。她感谢文化部在中心筹备阶段对体制的转型与接轨做了完善的安排、并邀集一群优质的董监事成员;更欣然中心有三位优秀艺术总监——李惠美、王文仪、简文彬。她期待未来:「我们从这里出发,希望将来让全台湾,无论在各个角落的观众,全部进到三个场馆来欣赏表演!」

PAR / 第261期 / 2014年09月号

看见剧场生死的瞬间 《触身.实境》 展演仪式剧场幕后的物与人

无垢的作品被称为仪式剧场,虽说是呈现幕后准备工作,开场的摆设却同样如一场祭仪,走入的舞者也如同进行仪式般庄重。如今有多少仪式或仪式的准备工作还这般庄重呢?在一切轻便化、形式化甚至娱乐化的现代社会,或许反而是无垢这样的团体真正承接了仪式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