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企画
PAR / 第288期 / 2016年12月号
新地标节目精采 余各场馆工期延宕 现象1:台中国家歌剧院正式开幕,启动中台湾艺术潮
历经近两年的修缮,台中国家歌剧院终於开幕了!歌剧院从兴建到开幕,风波不断,虽然最后归属中央,但仍肩负「民众展演平台」的责任,必须照顾台中市民并连结在地的表演团体,让表演艺术可以深入当地,期待翻转整个中台湾的艺文环境,从开幕季节目的安排上,亦可以看到营运团队的用心与接地气的努力。相较於中台湾新地标的落成启用,台北艺术中心在年底爆发的包商倒闭,与台湾戏曲中心的开幕延后,却在今年的表演艺术圈,投下了震撼弹……
PAR / 第288期 / 2016年12月号
指环相关制作频繁 今年盛况只是「巧合」 现象2:处处华格纳,台湾歌剧要起飞?
连续两个月,分别在台中与台北,各有一档《莱茵黄金》演出,此前不久,还有国台交的「爱的超脱与永恒——华格纳的崔斯坦与伊索德」歌剧音乐会,彷佛令人有错觉「台湾是除了拜鲁特音乐节之外,上演最多华格纳作品的地方」,这是否表示台湾的歌剧发展即将起飞?毕竟华格纳的作品可是歌剧的重要指标呢!虽然「华格纳」近年来在台湾颇受艺术家青睐,其他领域也对重新诠释他的理念有极度的兴趣,但细究之下,今年的盛况,也只是「巧合」而已。
PAR / 第289期 / 2017年01月号
纵横多元形式 挖掘当代人的存在困境 东欧剧场创作者面面观
透过剧场元素,以多元形式与当下对话,经典拈来皆可化作文章……东欧的剧场工作者展现了缤纷繁复的样貌,除了将访台演出《哈姆雷特》的柯尔斯诺瓦,趁此机会,本刊也介绍几位值得关注的东欧剧场导演与团队,让读者更深入东欧剧场工作者的创作面貌。
PAR / 第288期 / 2016年12月号
全面刺激文化震荡 重新思考自我定位 现象3:与国际导演合作,启发台湾演员什么思考?
随著「国际共制」的模式愈趋频繁,台湾演员也有愈来愈多机会与他国导演合作,今年除了两厅院、台北艺术节,嘉义阮剧团、莎士比亚的妹妹的剧团等民间团队也推出自己的跨国制作。在与国际导演的合作经验中,工作模式、思考方式的「文化激荡」可以想见,台湾演员从其中所获得的体悟,除了刺激创作思考外,也促使他们重新思考自身定位:身为「台湾演员」,他们可以带给世界什么?
PAR / 第40期 / 1996年02月号
治心不医病的艺术治疗
在古希腊人的观念里,认?完整的个体来自身心的协调,便将身体交给医学掌理,心理则交由音乐、戏剧、舞蹈等艺术型式调合。后来表演艺术便渐朝「专业」发展,艺术与医学遂渐行渐远以致分道扬镳。 二十世纪,许多「文明病」的产生,让人惊觉身心的无法完全分离。於是,各种以艺术治疗的理论纷纷出笼,也渐渐运用在特殊?育及医学上。但艺术治疗并非以艺术医病,而是运用艺术来协助、照顾、释放、抒发现代人的各种心理状况。当舞台灯熄,音乐、戏剧、舞蹈还能?现代人做些什么?艺术治疗?人探索、开发现代人的潜藏能量。
PAR / 第288期 / 2016年12月号
在剧组内打造创作对话 委制共制助长相关需求 现象4:「戏剧顾问」角色浮现,丰实了创作厚度?
近年随著欧陆剧场制作的访台,国外剧组中常见的「戏剧顾问」概念也导入了台湾,也逐渐在本地制作中实现,不少制作的演职员表上,出现了「戏剧顾问」一职,这个角色是陪同创作者一起思考的另一种声音;而在日益增多的「委制」或「国际共制」的案例中,戏剧顾问更是协助达到命题目标,或协助连结国际与在地文化脉络的关键人物。
PAR / 第289期 / 2017年01月号
展现矛盾震惊观众 捕捉时代精神 奥斯卡.柯尔斯诺瓦与《哈姆雷特》
来自立陶宛的奥斯卡.柯尔斯诺瓦承继了俄国剧场大师梅耶荷德与立陶宛重量级导演瓦特库斯的剧场美学,强调肢体剧场的戏剧性张力,他说:「我们就是要直接,要把所有不必要的东西,像演员的自恋或无意义的道具,都从舞台上去除,并利用空间与服装来激化动作与音乐……我们试图展现矛盾,藉此震惊、娱乐、影响观众,让他们思考他们在舞台上所目睹的。」此次来台的《哈姆雷特》,具体展现了他的美学意图,也捕捉时代的精神。
PAR / 第48期 / 1996年11月号
?点立院文化法案
立法院是没有「文化」的地方?积压待审的八百多件法律案中,和文化相关者不到四十件。虽然重大文化提案都能获得支持顺利通过,但仍有多数提案遭到搁置。到底目前在立法院「排队」的文化相关法案有哪些?本刊特别?读者到立院?点库存,追踪分析文化立法所需的运作程序。
PAR / 第288期 / 2016年12月号
洄游后重新认识土地 演出推广寻共享 现象5:走出台北,艺术家驻地扎根
近年来,不少艺术家离开台北,或洄游返乡,或移地驻扎,在「新故乡」、「公民社会」的社会趋势中,也显现与都会剧场团队不同的创作与工作模式。他们不自限用创作来表达,也自许打造艺术基地,透过工作坊、讲座、演出、策划艺术节等方式,与在地脉络连结,分享也交流,创造「地方」,寻找「集体」,这些创造与寻找,也可能反过来影响创作上的美学表现,有意无意间,亦重新测量剧场在当前社会中的位置与可能性。
PAR / 第288期 / 2016年12月号
超越有距离的观演关系 空间文本说更多故事 现象6:特定场域表演,打开剧场的多样可能
现地制作、环境剧场、参与式剧场,走出正规的剧场空间,在山野、巷弄、公寓、老屋,剧场有了新的样貌,观众也有了新的体验。这一年来,多样的环境演出频繁,如因应两厅院整修的「2016国际剧场艺术节」、台南艺术节的「城市舞台」等,都不乏类似作品,但如差事剧团《返乡的进击—台西村的故事》、铜门部落的「Snbaux」艺术发表、山东野表演坊的《福品旅店》等,以在地演出与在地的土文连结,自有其不可分离的意义,空间作为文本,抑或更积极地勾引观众的参与性及主观经验,亦成了新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