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企画
PAR / 第314期 / 2019年02月号
以相遇为始 搭起漫长探险旅途的驿站 台湾的表演艺术相关平台
网路世代万物皆平台,「共」和「平台」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各个面向,对艺文圈来说,环境已经「共坏」那么久,是该团结打群战了。这几年大家逐渐发现彼此做著类似的事,规模不大期间不长,要改变现况,著手统合资源以扩大效益,无论虚拟或实体的大量平台也应运而生。民间平台各有不同策略与计画,重点是富有弹性,公部门的平台资源相对丰富,但以作品为结果的模式也造成限制。其实,平台不是终点,应该是一场漫长探险旅途的驿站……
PAR / 第314期 / 2019年02月号
无中生有 发挥「枢纽」无限可能 自许「亚洲共制中心」的台北表演艺术中心
虽然场馆的落成一再延宕,但台北表演艺术中心的艺术活力,已经藉由各种计画的推展扩散开来,北艺中心从「枢纽」概念出发,自许成为「亚洲共制中心」,期望连结国家与地方各场馆、艺术与社会关系,在创作培育与制作链结上共制共享,发展更灵活的思路和运动策略。从「亚洲当代表演网路集会」(简称「亚当计画」)、「创意节目前期展演计画」到「扩散计画」,不只在制作、创作端提供支援,也在观众端打破限制,开发可能性。
PAR / 第314期 / 2019年02月号
资金与创意的汇集 成就的不只是艺术 国际共制的两种模式
目前对「共制」(co-production)这个字的用法,有两种含意,一是指金钱上的投资,这通常会以一位知名的艺术家为核心来进行,另一种是指两个不同的艺术团队,共同创作一个作品。前者类似电影,参与共制的单位可以藉此打响品牌,后者则往往有著文化交流或外交的意涵,背后所涉及的资源更广,经常有政府机构与非营利组织的参与。
PAR / 第314期 / 2019年02月号
场馆各自贡献 分段陪伴创作之路 欧洲Modul Dance Festival
由「欧洲舞蹈中心网络」成员、来自十六个欧盟国家的廿个舞蹈场馆参与的Modul Dance Festival,最大的特色就是利用每个不同场馆的优势与特色,创造了在艺术家、艺术管理、场馆合作等三个面向的工作模式,每个场馆可以就自己的空间特性、创作资源与观众取向,各自支持艺术家创作计画的不同阶段。这个计画不但对现今欧洲舞蹈场馆的连结与合作,奠定了一定的工作默契与方法,也形成了能够有效帮助艺术家的跨国共制模式。
PAR / 第314期 / 2019年02月号
以「人」为本的交流 藉「陪伴」打开彼此的未来 国家两厅院与法国凤凰剧院的「开动计画」
二○一八年一月一日正式启动的「开动计画」,是国家两厅院与法国国立「凤凰剧院」共同签订、为期四年的交流计画,透过节目交换、跨国共制与艺术家驻馆创作的方式,推动台、法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计画核心在於人的交流,以亲身接触化解语言与文化的隔阂,打开了艺术创作的视野,也拓宽了场馆经营的思维。
PAR / 第314期 / 2019年02月号
国家两厅院的陪伴、共享、制作、链结
PAR / 第314期 / 2019年02月号
让人生在年轮舞台上开展 黄翊工作室+《长路》
由黄翊工作室+核心创作成员黄翊、胡鉴、林柔雯、骆思维共同参与创作的《长路》,是国家表演艺术中心首届千万制作经费的三馆共制作品,演出以旋转舞台与悬吊装置呈现,编舞家黄翊表示:「我用这个旋转舞台呈现一段很长的路,旋转舞台象徵时间,舞台永远在旋转中,或快或慢,人走在上面舞动、行走,速度反应行走的人的心境,变化也在时间码中进行。」
PAR / 第314期 / 2019年02月号
从实验开始 让文化驱动未来 访台湾当代文化实验场执行长赖香伶
二○一八年夏天正式启动,由文化部、经济部、科技部共同挹注资源成立的「空总台湾当代文化实验场C-LAB」,以「实验」为最高指导原则,以「集体」、「共享」、「连结」为方法,期待创造出以文化创新驱动社会创新的模式。因为这样的实验性格,C-LAB被文化部定为产业链的「从0到1」起点,执行长赖香伶指出:「重要的是,我们未来如何对接到不同的领域,合纵连横,因此我们希望from Lab to Hub,不只是支持系统,更希望能成为一个平台,对接到不同资源、机构,以做到真正的连结与整合。」
PAR / 第312期 / 2018年12月号
2018表演艺术回顾
十大现象观察 卫武营国家艺术文化中心开幕,如何经略全新表艺版图? 原创音乐剧大爆发,卅年发展迎「高点」? 参与式展演蓬勃发展,体验方式多元 地方艺术节开始重视策展 让表演更「接地气」? 传统艺术节目陡增,展现创新力量? 艺术创作陪伴,作品制作期拉长 重演、巡演节目大增,延续制作寿命? 创作与导引,为青少年打开剧场之门 国艺会接手承办演艺团队分级奖助计画 各种体验参与,各场馆延伸推广活动多元化 PAR People of the year 布拉瑞扬 汪兆谦 林勤超
PAR / 第312期 / 2018年12月号
现象1:卫武营国家艺术文化中心开幕,如何经略全新表艺版图? 国表艺全员到齐 竞合互助中驱动剧场未来
十月中卫武营国家表演艺术文化中心风光开幕,也标志著国家表演艺术中心最后一块拼图的完成。北中南的三个国家级场馆背负著推动台湾表演艺术发展的重任,已有卅一年历史的国家两厅院带头转型,寻找台湾表演艺术的标志、提升品质,透过活动来与社会产生关连,台中国家歌剧院则藉由各种低门槛活动增加与歌剧院的互动,而卫武营则先以南台湾观众为目标,订出「开幕起一年室内入场观众应达廿五万人次」的高标准,以示经营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