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企画

PAR / 第268期 / 2015年04月号

青春首发 为下一个里程碑起跑! 云门2「春斗2015」

作为云门剧场的开幕演出,云门2的「春斗2015」也展现了不同以往的年轻力量——除了有艺术总监郑宗龙从儿时宫庙文化记忆出发,探索那神秘身体触动的《来》,更邀请了两位年轻编舞家陈韵如与黄怀德,分别编作《冲撞天堂》与《暂时而已》,为云门下一个四十年,奋力起跑!

PAR / 第268期 / 2015年04月号

沪尾看表演小旅行 身心灵都满足 淡水剧场走春地图

古名沪尾的淡水,本就是充满艺文气息的小镇,如果您假日想去走走,可不能只知道商业气息浓厚的老街而已。云门剧场的启用,更是让爱好艺文的人士更多了一个拜访当地的好理由。从地近河口的云门剧场、沪尾炮台,一路延伸到竹围、关渡,本文介绍多个剧场、艺文空间与您一同乐活,也请在地剧场人推荐私房小吃,让您的心灵、胃囊都获得满足!

PAR / 第268期 / 2015年04月号

解剖台上的理查三世 王嘉明的莎剧导演功课

莎士比亚的历史剧《理查三世》刻画英国玫瑰战争中最后一位君王,演绎诡谲多变的政治风暴——理查三世,一位驼背跛脚、矮小丑陋、性格暴虐、充满心机的独裁者,他为夺权登基不惜铲除异议人士,许多人命丧在他的计谋与欲望之下。 理查三世的反派形象深植人心,来到当代,却不断有历史学者、文学作家企图为之平反。一九五一年,英国作家约瑟芬.铁伊的推理小说《时间的女儿》,就以许多真实的证据和线索,重新给予他不同的历史定位。二○一二年,莱斯特市中心教堂旁一座停车场,挖出理查三世的遗骸,日前更在英国重新戴上王冠风光下葬。 继《泰特斯》、《罗密欧与茱丽叶》后,导演王嘉明再度与莎士比亚交手。他重新翻译、改写剧本,将理查三世放上解剖台,透过同步录像、身声分离、人偶同台等手法,追寻历史如何被述说与建构,探问是权力让真相变成暧昧不明,还是真相的姿态就是暧昧不明? 从文本到形式、王嘉明如何思考莎剧在当代舞台的转译与搬演?肉身与声音分离的表演形式,如何落实於演员表演中?空间调度与声响设计,又如何呼应他的导演观点?本刊走入《理查三世》排练现场,深入解析王嘉明的导演功课。

PAR / 第268期 / 2015年04月号

从停车场到「玫瑰战争」 一场「在地化」的旅程 王嘉明《理查三世》的文本剪裁

去年的《理查三世和他的停车场》,王嘉明结合莎翁《亨利六世—第三部》与《理查三世》编织当代文本,今年的《理查三世》则贴近莎翁原貌,但依然编织入许多《亨利六世》场景与对白,依然充满并置文本的趣味;尤其王嘉明以台湾的当代语言与事件交织入戏,或可让让不了解英格兰复杂历史的台湾观众,进一步了解莎翁历史剧。

PAR / 第268期 / 2015年04月号

从史实到剧场 政治人物的双重扮演 莎士比亚历史剧的真实与虚构

莎翁历史剧的主轴,是英国不断的内战与王位争夺战,透过作品,莎翁生动地在剧场展演过去君主的事迹。而他笔下的英国君王,往往同时具有权谋者与戏子的两面身分,都对自己是否能合宜、得体地扮演特定角色常有自我评估。透过莎剧理解到的英国历史是片面与断裂的,但从历史剧的开展,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个政治扮演的例子。

PAR / 第182期 / 2008年02月号

黑色的大陆 剧场的明灯 彼得.布鲁克与非洲

一九七二年十二月,彼得.布鲁克带著一群演员踏上为期三个月的非洲之旅,途中经历五个国家,包括阿尔及利亚、尼日、奈及利亚、贝南、马利,沿途重点并非斑马、羚羊,既无购物乐趣,也无浪漫邂逅。唯一存在的是沟通,一趟试图让剧场超越文化限制的奥?赛之旅。

PAR / 第268期 / 2015年04月号

说书人最终会被干掉的解剖学剧场 王嘉明《理查三世》新诠媒体时代的历史建构

王嘉明版本的《理查三世》藉由改编莎剧,提示马克思式的历史意识,意不在为理查三世翻案,而是希望在建构中还原历史的歧义和生产过程。就像他借用了罗马尼亚哲学家萧沆的话作为序言:「每个人身上都沉睡著一位先知,当他醒来时,这世界,就多了一位恐怖分子。」题点出个人与群体对於世界中心的狂热、历史空想的激情与虚妄,从中质疑并挑战既定的理念。

PAR / 第268期 / 2015年04月号

解剖教室中重探角色 爵士即兴里精准听戏 王嘉明《理查三世》的舞台与音乐

从《理查三世和他的停车场》到《理查三世》,王嘉明的舞台与音乐几乎是「打掉重练」:舞台以中古欧洲特有的解剖教室为概念,U型观众席上群众演员数十人跟观众对坐,搭配即时影像与复杂动线,多元演绎历史角色;音乐部分则让现场乐团上阵,玩尽「配」的概念,音乐和戏紧紧咬在一起,让观众赞叹多么精准,巨细靡遗……

PAR / 第268期 / 2015年04月号

配音、小丑、梨园科步 从无到有的入戏之途 王嘉明的演员训练

排王嘉明的戏,演员会在排练前期「一起上课」,像这次排《理查三世》演出前半年就开始全体演员聚首学习的「训练」课程,有配音课、小丑课、梨园戏、肢体开发,甚至魔术。戏里都用得上吗?不一定,但这是让演员有机会一起寻路「共同工作的开始」。对演员而言,参与王嘉明的制作,似乎更像是成为创作者之一,在从零到有的过程中,透过「身体力行」的方式,找到各自参与创作的平衡点。

PAR / 第182期 / 2008年02月号

走进歌剧世界(下)

歌剧,这个集人声、器乐、戏剧、舞蹈、舞台设计之大成的演出形式,四百多年来始终是乐迷心中的Prima Donna,是舞台上恒久不坠的明星,她如何生成如此耀眼风姿,而且能历经岁月洗涤,仍熠熠生辉? 延续上期的特别企画,这回我们将更深入歌剧世界,为读者介绍时代变迁下的歌剧风格,以及歌剧发展的当代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