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与回响
PAR / 第20期 / 1994年06月号
与「彩虹」一起成长 智障朋友散发《扣哄n
我们有一个企图,利用这次演出的经验探讨智障朋友的内心世界。因此从开始就有计画地区隔以前的表演风格和作法,希望能够找到更接近他们的表演方式,而不是把他们的表演定位在儿童剧,毕竟他们都是二、三十岁的大人了。
PAR / 第20期 / 1994年06月号
大家来听声乐独唱会
在表演艺术的舞台上,台上和台下的互动构成一场完整的演出然而良性互动之建立双方都有责任。演出者所期望於听(观)?的,则因其演出类型而有不同,我们且来听听看声乐家的心声。
PAR / 第14期 / 1993年12月号
虽然…我仍然被感动了 ?许莱亚的诚意鼓掌
明知自己体力不复往昔,也知道台北国家音乐厅比一般演唱空间大一倍,他仍执意以最大诚意做足?一分细微的变化,克服音场传达上可能面临的问题。
PAR / 第14期 / 1993年12月号
中国音乐的省思 从董榕森乐展谈起
欣赏国乐的人口一直都不普遍,要思考的问题自然不少,要做的事也很多,而在思与行之间,听?的反应是珍贵的。
PAR / 第15期 / 1994年01月号
广场上的回响 他深谙传播艺术
六万名的观?吓坏了维也纳爱乐的首席,「在欧洲只有热门音乐才能办到!」而去年十一月十二日两厅院广场的户外转播音乐会却创了纪录,小泽征尔兴奋地?诉承办这场音乐会的黄雅玲,「很高兴看到这么多年轻人,尤其是学生的参与!」
PAR / 第15期 / 1994年01月号
野台与殿堂 「南方露天艺术节」之后的一些思考
去年十月,高雄市中正文化中心广场上,由民间团体主办了别开生面的「露天艺术节」,吸引了近两万名的市民前往参加,蔚?盛况。本文作者做?参与演出的一份子,从剧场的角度思考「露天」和「室内」表演的差异性;并谈及艺术节活动对南部文化生态的意义及影响。
PAR / 第18期 / 1994年04月号
一颗亟待深耕的种子 关於「四二五」与《补天》
「缩短城?文化差距」、「让大师在台留下作品」是「四二五」剧团主办《补天》活动的宗旨。然而,最重要的,莫过於让彼德的工作精神、艺术理念和剧场信仰,能够点燃剧场爱好者的热情,就如同一群四二五老兵在四、五年前曾一度被点燃一般,将这颗在极?难得的因缘之下所结下的种子,带到全省各地去深耕、开花、结果。
PAR / 第18期 / 1994年04月号
《补天》与社区剧团的发展
戏剧乃一门空间运用的艺术,在发展社区文化的大前题下,我们要强调的是从二人之间的关怀开始到二千万人口理念的共识,我们应更实际的学习运用小的空间、小的人群,而后像水波似的渐扩大范围,校园的角落、行政区活动中心、都市型社区的中庭、淡水河边,都是可以利用的场地。必须手携手共同思考问题关心环境,透过简易的文字游戏,一出窝心的戏才会孕育而成。
PAR / 第18期 / 1994年04月号
大陆的戏剧舞台艺术
去岁到今春,大陆传统戏剧无论京、昆,踵续来台演出骨子老戏。老戏迷眼里瞧著舞台上老、中、?演员,心下留连著当年名家祖辈的韵致:四大名旦,南麒北马,净裘丑叶。承祧者,艺不如师或?出於蓝?本文作者观戏无数,遂有思古幽情。
PAR / 第18期 / 1994年04月号
激荡最富巧思的舞步 澳洲「绿磨坊」国际舞蹈节
「编舞」似乎是一件充满魅力却难度很高的事。它是音乐、动作、舞台设计、灯光、服装拼成的马赛克。南半球有一个才出世不久的舞蹈节,每年邀请各种不同领域和文化背景的舞蹈家联合创作,分享彼此的创作经验,探索这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