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与回响

PAR / 第28期 / 1995年02月号

票友彩爨佳话传 从辜、严伉俪登台演出说起

岁末天寒,心意正炙,辜振甫夫妇偕同顾正秋、孙正阳等以「传薪递火、光扬国剧」?旨志,义演京剧;票友与内行名角同台,传?佳话。美事不孤,细数从前,不尽风流奇趣。

PAR / 第34期 / 1995年08月号

光环在社区发光 光环舞集社区演出纪实

位於三重市的光环舞集,近两年因?艺术总监刘绍炉藉婴儿油编的无阻力舞作??《大地漫游》、《奥林匹克》而备受瞩目。去年,他们又不惧困难,於北县的许多非演出场地,举办了一系列的社区巡演。其所经历的宝贵经验,透过前光环行政人员的记载,在此与读者分享。

PAR / 第32期 / 1995年06月号

《弃儿与屠夫》观后联想

如果将《弃儿与屠夫》与卓别林的《小孩》放在一起比较,似乎就能看出《弃》中缺少的是什么――一份对「人」的关怀,而这也是所有?正艺术不可缺的元素。

PAR / 第30期 / 1995年04月号

美学进驻个体错乱的一年 对《表演艺术》二月号之「不够残酷」与「滑落说」的反应

在台湾本土小剧场?究中,或许我们更需要的是对於十年来的剧场实践,将之视??究客体的严谨讨论,而非文人信口开河的好恶评鉴。

PAR / 第30期 / 1995年04月号

扰攘尘世一甘泉 记一场中提琴飨宴

在演出许尼特克的《独白》Monologue时,贝许米特中提琴独奏的惊人控制力表现得淋漓尽致。看?他卖力演出,一头半长的头发,瘦削的身材,再加上整首曲子颇有鬼哭神号之势,感觉好像是画像中的帕格尼尼走了出来。

PAR / 第29期 / 1995年03月号

就这样,又过了一年 一九九四「国家剧院实验剧场剧展」

到实验剧场看戏的观?,最好要有品质难以保证的心理准备,因?临时成军或「一秀剧团」(one-show company)的情形所在多有。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其实这也是实验剧场成立?用的初衷之一,就是要让各种形式、内容的演出,都能够有一个可以发言的舞台。所以身?一个观?,有时候会介於恶评与包容的矛盾之间,因?不确定的结果、不完美的演出正是这些创作者所谓「实验」,最好的托辞。?此,我不禁感到忧心忡忡!

PAR / 第30期 / 1995年04月号

新新国乐的老老问题

如果,「数大?美」?某些人士,特别是?政者「制礼作乐」之所需;如果,「扬大汉天声」?部分国人民族情感之所系。是则,无论学者如何评论,国乐团必然是「坚强屹立」的存在下去,因此,学者何妨暂停责难,从抽象如美学、具体如编剧等问题一起来建构、来检视,而弹拨乐器的存在正是极需检视的问题。

PAR / 第30期 / 1995年04月号

的确是瞎子摸象 国乐参与歌仔戏

歌仔戏引入国乐未满十年,参与者不过寥寥几人,的确暴露出不少「瞎子摸象」的困境,但总比不动手摸象、光凭想像还接近事实一些吧!

PAR / 第29期 / 1995年03月号

随便谈,也无伤大雅 一个热情门外汉的鄙陋之言

去年由国立中正文化中心主办的「实验剧场剧展」共推出了六档戏,身?忠实观?的我,六出戏均躬逢其盛,在此谈谈自己对这几出戏的感想,纯粹是个热情门外汉的鄙陋之言,还望读者诸君包涵。

PAR / 第30期 / 1995年04月号

到国家剧院看野台歌仔戏 《白蛇传》有歌仔味

?无花俏的噱头,也无庞大的国乐队;全戏使用?所熟悉的旧调:七字调、都马调、走路调等,伴以大广弦、月琴等,简单朴素,动人心弦。我心里想,好久没听到这么「忠於原味」的歌仔戏了。